正文 白居易(1 / 3)

(772—846),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祖籍先太原(今屬山西),後遷居下邽(今陝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曾為江州司馬、杭州刺史、蘇州刺史,後官至刑部尚書。與元稹常唱和,世稱“元白”。

【琴 茶】

兀兀寄形群動內,陶陶任性一生間。自拋官後春多醉,不讀書來老更閑。

琴裏知聞唯淥水,茶中故舊是蒙山。窮通行止長相伴,誰道吾今無往還?

【詳解】

白居易在《醉吟先生傳》中自謂:“凡酒徒、琴侶、詩客,多與之遊。”並作《北窗三友》詩雲:“今日北窗下,自問何所為?欣然唯三友,三友者為誰?琴罷輒舉酒,酒罷輒吟詩。三友遞相引,循環無已時。”而在此詩中,茶與琴相提並論,由此可見他對茶的嗜好與喜愛。

“茶中故舊是蒙山”,四川名山縣蒙山有五峰,狀如蓮花,最高名上清峰。其地適宜栽茶,相傳在西漢末年開始種茶。唐朝時,蒙頂茶已作為貢茶,時稱“蒙頂石花”,被列為當時14種貢茶之首品。蒙頂茶形態優美,香味俱佳,作為貢茶,曆唐、宋、元、明,直至清代,長達一千餘年,經久不衰。因此,有一膾炙人口的名聯雲:“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唐黎陽王有專詠《蒙山白雲岩茶》詩:“聞道蒙山風味佳,洞天深處飽煙霞。冰綃剪碎先春葉,石髓香粘絕品花。蟹眼不須煎活水,酪奴何敢問新芽。若教陸羽持公論,應是人間第一茶。”

【營閑事】

自笑營閑事,從朝到日斜。澆畦引泉脈,掃徑避蘭芽。

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甌茶。

【詳解】

白居易還有《不出》一詩:“簷前新葉覆殘花,席上餘杯對早茶。好是老身銷日處,誰能騎馬傍人家?”有《早服雲母散》一詩:“曉服雲英漱井華,寥然身若在煙霞。藥銷日晏三匙飯,酒渴春深一碗茶。每夜坐禪觀水月,有時行醉玩風花。淨名事理人難解,身不出家心出家。”這兩首詩中,“席上餘杯對早茶”、“酒渴春深一碗茶”,同此詩中的“桃根知酒渴,晚送一甌茶”,都反映了茶有醒酒除膩的功效。

【食 後】

食罷一覺睡,起來兩甌茶。舉頭看日影,已複西南斜。

樂人惜日促,憂人厭年賒。無憂無樂者,長短任生涯。

【詳解】

午飯後,睡午覺。午覺起來,有滋有味地喝上兩碗茶,無憂無慮無煩惱,這就是安命樂天的生活方法。

【山泉煎茶有懷】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詳解】

白居易自稱“茶葉行家”。他在江州司馬任上,結廬在廬山香爐峰下居住時,親自種過茶,並寫下了“架岩結茅廬,斫壑開茶園”、“長鬆樹下小溪頭,斑鹿胎中白布裘。藥圃茶園為產業,野麋林鶴是交遊”的詩句。他一生中流傳下來的茶詩有50首。此詩是寫他用山泉水煎茶時,想到無法讓同自己一樣喜愛茶飲的親友一道品嚐的感受,短短數語,情真意切。

【睡後茶興憶楊同州】

昨晚飲太多,嵬峨連宵醉。今朝餐又飽,爛漫移時睡。

睡足摩挲眼,眼前無一事。信腳繞池行,偶然得幽致。

婆娑綠陰樹,斑駁青苔地。此處置繩床,傍邊洗茶器。

白瓷甌甚潔,紅爐炭方熾。沫下曲塵香,花浮魚眼沸。

盛來有佳色,咽罷餘芳氣。不見楊慕巢,誰人知此味。

【詳解】

酒喝多了,飯吃得太飽,又睡得昏天黑地。起來無事,信步池邊,正需要醒酒、消食、除膩、驅睡的茶飲。於是,設置繩床,洗滌茶具,生起茶爐,煎茶品賞。這種茶,“盛來有佳色,咽罷餘芳氣”,這種美好的滋味與感受,可惜沒有你楊同州陪伴在一起,誰能體會得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