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衡後世聽過張靜江的舅舅龐元澄的大名,字青城,號淵如。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中秀才,他致力於教育和創辦醫院,並提倡西醫。光緒三十二年(1906),在上海捐款支持馬相伯為抗議帝國主義勢力幹涉我國教育,創辦了複旦公學,這個複旦公學就是以後的複旦大學。
顧壽減最有聲望,曾任上海絲業公所董事長。在絲業無疑有巨大的聲望與號召力,目前國內機器繅絲競爭不過國外產品,李秉衡有心與他在此方麵加以探討。
“如今繅絲以法國與意大利設備為多,有共撚與直繅,如今我們公司正在研究循環式煮繭機、剝繭機、立繅繅絲機,將來以立繅為主。而將來絲織生產中,增加花色品種,提高質量,發展高速高效、大卷裝和連續化的設備,如並拈聯合機、整漿聯合機,用以簡化工藝過程,是重要的發展方向。我們公司將對絲織設備加以開發,以改變歐美一家獨大的局麵。”
李秉衡知道湖絲世家要來後,一直在思考怎麼將繅絲與絲織業帶入快速發展的途徑。其實這兩個產業的設備研發並不難,後世我國五六十年代的設備基本都可以仿製出來。將張靜江等迎入機床廠的辦公室後,首先與顧壽減談論起絲織業的出路來。
“想那時我南潯子弟於繅絲機器與工藝都有成就,我爺爺那會的浙江七裏繅絲車等名噪一時,到我父親那時已大不如前,皆因洋設備先進而我等固步自封,至有今日之局麵。剛剛光華所說增加花色品種,深合我心。自洋設備一家獨大之後,我等隻能在工藝上與之抗衡。如今有比洋設備還好的機器,我等倒要好好見識。”顧壽減感慨著說道。
在場許多人都是絲業世家,聞言也都詢問,極有興趣。
虞洽卿笑著說道:“光華在上海所說造船廠如何,今日得見,果然非同凡響。想是這繅絲機器等必是精妙。”
張靜江之前與李秉衡已通過信,並幫助南洋這邊在法國購買過軍械與聘請軍官。兩人略為寒暄幾句,就由李秉衡帶著往味精廠旁的機械廠而去。
一路眼見機械廠規模之龐大,歎為觀止。輕紡機械車間是重型機械廠搬了一部份到加裏曼丹之後再空出來的車間興辦的。為了與江浙財團達成深層次的合作,李秉衡調了人在這個輕紡機械車間試製後世五六十年代的紡織工業設備。
首批研製的是繅絲與絲織廠設備,其中環式煮繭機、剝繭機、立繅繅絲機等都是後世三十年代的產品,仿製容易,才一個多月的功夫已經仿製得七七八八。雖然相比現在用的設備已經很有技術含量,但是對於已經有豐富機器製造經驗的技術工人們並不算什麼。李秉衡直接將原理與關鍵點說了一下,其他的都交給他們研究。
等到這些設備試生產後,再考慮對其進行改進。到時候以此為基礎開始研發自動繅絲機(自動添緒)、自動選、剝繭聯合機與提花開口機構和多梭箱織機等。
李秉衡已經讓化學研究所研究製造磷酸二氫鈉的工業方法,到時用於溶解絲膠,其溫度可比原來使用高溫湯溶解降低許多,起到保護蠶繭並節省能源的作用。
後世李家曾有人參與過兩次大規模的輕紡工業設備的研發工作,李秉衡的電腦中一直保存著相關資料與圖紙。
這些東西他也反複看過,腦子裏也有一個初步的概念。不為別的,就為目前日本每年的生絲出口量,這繅絲設備必須盡快設計製造出來。日本的出口光生絲就占了幾乎一半,日本經濟正是依靠生絲等輕紡製品的出口,在國際市場上換取外彙,再用以購買必需的原料和重工業、化學工業產品,一旦中國的輕紡行業強大起來,光占領亞洲市場就能打擊日本的經濟。日本的生絲大部分是出口到美國做成婦女使用的絲襪,而一旦人造絲取代生絲成為絲襪的原料,那麼對日本的生絲業打擊無疑是毀滅性的。而人造絲對中國的影響就沒那麼大,龐大的國內市場完全可以自己消耗掉。
目前將國內的絲織世家引入到其他行業中去,也是李秉衡一直在準備的。
看到這些設備的先進程度,張靜江一行人對複興公司的機器製造能力信心大增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