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坤甸跟蹤研發進度的張家人電報發到上海後,張靜江與龐青城等人都大為振奮,如此一來最關鍵的是繅絲廠建起來成本低,設備比洋機器便宜,生產時能源、人力、原料成本也低。哪怕綜合稅收、厘金等,成本仍然比洋生絲低,可以與洋人一較高下。
絲織生產線則生織與熟織都可以,隻要換上不同的工藝,在織造時調整設備,也就是說高端低段的絲都可以織。並且織造技術高,各種花色都可以織,質量也好。成本又有優勢,工藝上與質量上都能勝過洋產品。
李秉衡立即分出一半的人員前往上海開辦分廠,就近為江浙的繅絲廠與絲織廠提供機械。而開發人員則繼續開發棉紡等其他輕紡設備。
在他的心目中,國內的輕紡行業發展分為三塊。首先就是在兩年內在徹底淘汰原來落後產能的同時將國內的年生絲產量提高到二十萬擔,在坤甸化工基地的秘密研究所正在由俞同奎帶領開發尼龍與氨綸,一旦國內生絲產量基本能完全占據國內市場,立即大量生產人造絲。日本的生絲大部分是供應到美國製成絲織品與絲襪,一旦人造絲出現,甚至是包芯絲製襪,那麼日本的生絲將立即宣告在美國市場的結束。在美國的大潰敗勢必導致日本生絲向亞洲傾銷,到時候日本人會驚恐的發現中國人已經用低成本的生絲與人造絲將亞洲市場塞滿,即便他們打價格戰,最後哭的仍然是他們。生絲產業的突然崩塌,將會導致日本經濟的基礎被挖去一大截,沒有外彙去換回國外的機器與原料,工業發展將會陷入停滯。那麼他們也將無法在一戰中分享到戰爭紅利,也就沒有後世強大而更加貪婪的日本。另外,占工業生產60%的繅絲與絲織工廠,占農戶數40%的蠶農,這個規模龐大的破產大軍就讓日本政府去頭疼吧。
之前複興公司壟斷了漢冶萍的鋼鐵產量後,日本方麵已經受到了影響。接下來的幾年中,他們將會驚恐的發現將無法用中國的礦石變成輪船跟軍火從中國掠奪大量的財富,那麼最後也將無法用這些財富變為侵略中國的軍隊與戰艦。
棉紡行業將是捅向小日本後腰的第二把利刃,李秉衡有信心在接下來的幾年內打造一個規模龐大的棉紡行業。婆羅洲等地的優質棉種已經有數十種,產量還在擴大,目前國內向這邊的棉田下了大批的訂單。加上毛紡與染整行業,一戰中輕紡行業的紅利大部分將會落在中國人的手中。日本人的棉紡行業本有希望在30年代一舉超過英國,但是有複興公司的攪局,恐怕是無法實現的了。李秉衡想來想去都覺得日本人到時會很可憐。
另外一個重頭就是成衣製造,相信有了成本低廉的原料,先進的設備,將來不會在這一塊敗給日本人,給他們喘息的機會。
李秉衡考慮在適當的時候將會開發滌綸等化學纖維,作為輕紡行業的補充,逐漸的將以低成本占據大部分的輕紡市場。目前化學研究所已經有了相關的研究科目,但進展還不夠大。
人造纖維是將來的重中之重,即便目前不生產,但研究成果一定要掌握在手中。
楊華之的染料研究已經有了不少成果,在李秉衡提供的資料幫助下,許多成果已經超過德國染料,有幾種配方經調色後發現著色效果比天然染料還好,這將作為中國自產高檔麵料占據國際市場的重要利器。
李秉衡卻琢磨著目前工人隊伍日漸壯大,工作服是不是用牛仔布製做。牛仔服裝作為將來一大服裝霸主勢必擁有極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到時候一向喜歡穿牛仔褲的自己也可以名正言順的在平常的生活中穿上輕鬆方便的牛仔褲,而不是正規的西褲。
輕紡行業,從原料到成衣,才是真正的一條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