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要我們發展教育,奮起直追,不出二十年,中華當為頂尖強國。”
“前提當是我中華不為戰火所擾。”
李秉衡心中一動,知道對方是在表示對自己前段時間大規模擴軍的不滿,微微一笑,說道:“若是沒有鴉片戰爭,天朝上國夢可是還要繼續?列強願意看到東方巨龍騰飛,然後向他們複仇?”
“戰爭不可避免,有時候訴諸武力,反而是很好的避免戰爭的辦法。一味的軟弱,隻會換來進一步的欺辱,這是事實。目前國內底子貧弱,需要積累元氣,徐圖進展,的確不是卷入戰爭的時機。但有人打到門上,要當我們的主子,奴役我們,不讓我們強大起來,那麼沒有其他,隻有一戰。”
張謇皺著眉頭說道:“這便是你說的:寧願站著死,不當亡國奴?非也,清明那時,許多人未必不這麼想,不過滿清兩百餘年統治可曾因此而改變,隻有接受,別無他法。暫且隱忍,伺機而動,就如立憲不成,當可革命,路有許多,慢慢探索,未必非要到國破家亡。”
當前中國許多精英分子都有這種思想,那就是忍受屈辱,在絕望中繼續沉默下去,然後等待爆發的時機,在後世,他們被稱為妥協性與軟弱性的代表,可是,真的是這樣嗎?
李秉衡搖著頭,說道:“這是非常時期,當行非常手段。我們是農業國,要想完成到工業國的轉變,必須強硬起來,肅清任何一切內外反對力量,一心搞建設。凡是工業落後國家,要想完成工業化,都是缺乏曆史的連續性,而是突變。”
“突變?”
“不錯,一個國家工業發展越是落後,它的工業化飛躍越大,突變是必然的。我國在實行工業化的初始時期,相對落後程度越高,其後的增長速度就越快。落後國家有著先進國家不曾有過的一項工業發展的‘前提條件’,這就是有先進國家作為技術輔助、熟練工人和資本貨物的來源。”
“我很高興的看到,中國與南華之間的互補性,讓雙方可以互相提攜,互相進步。“
“中國將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完成資本積累,相信我,會很快。我力壓各方的抗議,讓發展與規劃委員會確定了工業建設的基本方向,而不是隨心所欲,正是出於盡快打牢基礎的目的。歐洲說不定要打仗,我們這是針對性的興辦各種工廠,到時可以迅速將利潤最大化,將資本的積累完成的如此輕鬆。”
張謇一直不多說話,這時有些動容的問道:“果真如此麼?到時棉紡行業倒是要多謝你,四年前就給了我們驚喜。可我要潑潑冷水,人家打仗,我們發戰爭財,可是戰爭結束後呢,商品供過於求,而且是完全失去平衡嗎,到時隻怕有一大批工廠要關門,尤其是晚進入的。”
看著他喜憂參半的臉,李秉衡心中頗有成就感,這些都不是問題,到時有的是辦法。
“季直公,您忘啦?發戰爭財的肯定不是我們一家,其他國家呢?他們也要麵對戰爭結束後物資過剩的問題,他們很難解決,所以隻能全世界鼓勵小規模的戰爭。我們不一樣,我們中國有龐大的自身市場,這可是我們的避風港,加上在美國等國家背後躲避風雨,您想想,這些還會是問題嗎?”
張謇不斷點頭,言之有理,心中卻七上八下,照對麵這位年輕領導人的性格,隻怕有很多人要上門找茬,中國這個大國打起仗來消耗的物資可不是一點兩點。
“那美國棉種是好的,而且新疆那邊我也有墾殖公司,不過那邊局勢不穩,誰能保證商民在那邊的安全?”
說到了切身的問題,張謇還是選擇把話挑明,唐努烏梁海那邊就別你殺我我殺你殺來殺去了,趕緊穩定邊疆,先把新疆經營好,棉紡行業的春天來了,新疆當然是個好地方。
“老毛子麼,放心,他們的末日不遠了,我隻不過暫時不想將事態升級而已,先讓他們猖狂。”
“新疆那邊可是寶地,這次傳統農業改造,當然也要在新疆推廣,不然,你家自己的墾殖園可滿足不了那麼多的需求。”
見他跟自己開起了玩笑,張謇知道他胸有成竹,也不再問。
傳統農業,就是以世代相傳的生物和自然生產要素為基礎,以自給自足為目的,以封建租佃和小農經營為生產方式的農業。
這種農業,生產工具簡陋,勞動者知識貧乏,生產技術原始,土地和水利憑借自然,生產發展缺少外部刺激,生產方式封閉僵化,使擴大再生產難以進行,商品化程度和經濟效益低下,勞動力投入巨大。因而不僅不能為工業化提供大量的資本積累、廣闊的商品市場、充足的原材料和大量的勞動力,而且不能在整個社會經濟的現代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成為現代化的包袱和障礙。
因此,要發展工業化就必須對傳統農業進行現代化的改造。(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