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雲爆彈的威力,在一瞬間抽空爆炸現場的所有空氣,讓周圍的人窒息而死。
這枚代表著中國雲爆彈技術含量最高的終結雲爆彈,有著不亞於核彈的威力,為了保險起見,李秉衡殺雞用牛刀,堅持使用這顆炸彈,讓美國佬徹底無法翻盤。
兩周後,得到照片的李秉衡推斷,這個基地沒有一個人能夠生還,美國的曼哈頓計劃失敗了。
隻要美國還無法擁有原子彈,那麼他就有足夠的時間來布局落子。
美國佬隻怕是打落牙齒往肚裏吞,而且他們還不知道,這起爆炸是怎麼造成的。
這也成為了五角大樓萬分疑惑的一個謎題,既然查來查去沒有查到有襲擊的跡象,那麼是否說明這是曼哈頓工程自身的失誤造成的。
白宮與五角大樓共同下了封口令,任何人不得泄露這次事故。
事故,美國佬將之歸結為事故,而且存入秘密檔案。
顯然,橡樹嶺將會成為一個徹底的禁區。
沒有人提起是否重啟曼哈頓計劃,別說美國現在沒有這個實力,更別提心有餘悸,要是再來上一次事故那該怎麼辦?
這顆不是鬧著玩的,事實證明,原子彈研究的危險性很高,高到離譜。
李秉衡萬萬沒有想到,這次襲擊,會給美國帶來這麼大的變化,居然讓美國打消了繼續研製原子彈的心思,這倒是沒有料到的,也是件喜事。
杜魯門決定暫時封存原子彈建造計劃,雖然納粹德國也在研製,那就讓他們去研製好了,說不定,德國也會來上一次事故,自己砸了自己的腳也說不定。
這其實是精神勝利法,但是也無可奈何,畢竟,就算現在美國想要重啟曼哈頓計劃,也是不現實的了。
上哪裏去找這麼多的科學家與專業人員,美國這次可是損失了數十餘萬科學精英,如果再來上一次,那麼將來憑借什麼來爭奪世界霸權。
現在隻能祈禱納粹無法研製出原子彈了,與此同時,美國也決定加大對法西斯的打擊力度。
打擊的方向,被確定為意大利。
正如一戰的時候一樣,開辟第二戰場,從側翼攻擊德國,才是最好的辦法。
首先瓦解意大利這個納粹德國的黨羽,然後對德國形成側翼威脅,進而在法國海岸線登陸,實現大反攻。
隨著英美的調兵遣將,世界的眼光再一次的聚集到了歐洲戰場,德國與蘇俄再次大打出手,庫爾斯克戰役打響了。
7月9日是庫爾斯克會戰關鍵的一天,瓦圖京指揮部隊繼續在正麵抵擋德軍向奧博揚推進,同時在兩翼連續發動反擊,雖然這些反擊一次又一次的遭到失敗,但卻使德軍無法全力以赴的攻擊他們的主要目標。
德第4裝甲集團軍司令霍斯將軍見無法從正麵突破奧博揚,便決定先從右翼突破,他命令第2黨衛裝甲軍轉向東北的普羅霍羅夫卡。
接下來的兩天,德軍的進攻還比較順利,他們攻到了普羅霍羅夫卡城下,這是李秉衡所熟知的一場戰役的開端。
後世的教科書上經常會提到普羅霍夫羅夫卡戰役,蘇德雙方共有1500餘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在普羅霍羅夫卡激戰,普羅霍羅夫卡坦克大戰也因此被認為是人類戰爭史上最大規模的坦克戰,並聞名於世,成為一個傳奇。
在這天的坦克大戰中德軍雖然以相對較小的損失,摧毀了更多的蘇軍坦克,但他們卻沒能攻占普羅霍羅夫卡,而隨後源源趕到的蘇軍援兵使他們的防線將更加堅固。
7月10日,英美聯軍在意大利西西裏島實施登陸作戰,早就搖搖欲墜的意大利頓時招架不住了,墨索裏尼的法西斯政府垮台,由巴多格利奧組成的新政府開始與美英秘密談判。
由於意大利的局勢的變化,德國在該地區的兵力無法抵禦西方盟軍的進攻,同時,庫爾斯克會戰不僅看不到勝利的希望,而且在奧廖爾突出部的德第9集團軍有被切斷後路,重蹈斯大林格勒德軍覆滅的危險。
希特勒決意終止“堡壘”計劃,抽調東線的兵力去意大利。
基於對曼斯坦因的信任,希特勒雖然終止了“堡壘”計劃,但他同意曼斯坦因繼續在南線進攻。
此刻小胡子已經開始亂了方寸,早就不見之前的獨斷專行,紛亂的局勢讓他開始心力交瘁。
意大利極有可能會退出戰爭,這是個極大的打擊,就跟上次世界大戰一樣,這些靠不住的意大利人總是這麼的二百五。
希特勒在墨索裏尼垮台後的次日便下令占領德意邊境和法意邊境的阿爾卑斯山的所有山口,並從法國和德國南部迅速集結了8個德國師,稱B集團軍群,由隆美爾元帥任司令,做好進軍意大利的準備。
他別無選擇,隻有進軍意大利,才能不讓自己的軟肋暴露在盟軍的鐵拳下。
更為關鍵的是,如果意大利失守,那麼兵力被牽製,盟軍很有可能繼續開辟新的戰場,這才是要命的,(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