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尋一個曠世悲劇(3 / 3)

縱然如此,瑪麗最後決定還是不接見這位“親弟弟”。

諾道夫無奈,於是采取突然襲擊的方法:某年夏天,他聽說瑪麗要去一個地方小住幾天,他立即動身該處,想來一次出其不意的見麵。可瑪麗風聞此舉後,立馬跳上馬車離開了那裏。

1836年6月,諾道夫因民事案件被捕。他過去的一些生活軌跡在調查中漸漸顯露:1824年他到了靠近柏林的地方,被懷疑為騙取一筆保險費而縱火;同時被懷疑製造假幣。1825年被判刑三年。法國當局仔細搜查了諾道夫在巴黎的住處,找出一大疊信件和證明身份的文件。經廣泛查詢後把他趕出法國。瑪麗得知後慶幸還好沒有上當,說:“他是個被政客操縱的狡猾的假冒者。”

隨後,諾道夫去了倫敦,行為變得越來越古怪。眼看繼承王位無望,就借錢研製煙火和爆炸物,結果不慎把房子夷為平地,自己嚴重燒傷;負債五千英鎊,無法償還而又進了牢房。

1845年1月,諾道夫出獄,生活有了轉機。荷蘭當局邀請他幫助設計炸彈。他於是到荷蘭開始了新生活。但不久即一病不起。病中一直念叨著父親路易十六和斷頭台,直到咽下最後一口氣。其時為1845年8月。諾道夫的死卻引起了轟動。荷蘭大臣親自主持葬禮。諾道夫的死亡證明上寫的竟是路易十七本人的名字。他的墓碑上也刻著王子的名字:路易·夏爾。諾道夫終於在死後獲得了他生前如此渴望的名分。

至於荷蘭為什麼要如此做,人們不得而知。

女公爵瑪麗·特麗莎在諾道夫去世後總算獲得了片刻安寧。她搬進了鄉間一座靜僻的住所,但依然無法排除對不幸弟弟的思念,對絡繹冒出來自稱是王子的人仍一概不見。她對親近的人說,在所有的冒名者之中,最使她疑惑和痛苦的就是諾道夫。她以為,這一切隨著諾道夫的死都過去了,事實卻遠非如此。諾道夫留下了一個寡婦和五個男孩。那位遺孀告上法庭,要求自己被立為嗣,她的孩子們則應是王子和公主。

七十二歲的女公爵被法庭傳呼,麵臨威脅,她十分惱怒而拒絕出庭。隨後此案因證據不足而被原告撤訴。

在女公爵去世後,王子和公主二次上訴,倒沒有要求承認諾道夫的王子身份,而是希望撥出經費,成立調查組來廣泛深入地弄清“父王”的真相。他們對諾道夫就是路易十七懷有信心。

1845年,為解開路易十七從地球上蒸發之謎,一位神父和他的朋友米爾生醫生與助手艾伯等人在某個夜晚秘密掘開男孩的墓,解剖了屍體,發現與官方的驗屍報告一致,孩子死於結核病。令他們困惑的是,夏爾死時僅十歲,而屍體似乎是一個十六七歲的孩子的。會不會1795年驗屍時驗的是一個替身呢?為怕被發現,他們隻好把它重新埋好。他們沒有解開謎底反而使事情更加撲朔迷離。

王朝複辟後,佩勒坦醫生總想把小夏爾的心髒還給皇室。但未被接受。八十七歲病重的他焦急地找到巴黎大主教奎林斯,把心髒交給他。主教還簽署了正式的接受文件。孩子的心髒終於安全地藏在了大主教的圖書館裏。

第二次革命於1830年爆發。大主教宮的印刷工人萊斯寇瑞特在暴亂的人群中看到那保存心髒的水晶罐已被砍成兩半,心髒跌落在地上。他立馬奔到佩勒坦家請求醫生的兒子菲力普—加百利·佩勒坦幫忙。幾天後大街上安靜了些,他們再回到大主教宮,趴在地上,在塵土裏一寸一寸地尋找那顆心髒。正當絕望時,驀然發現心髒完好無損地躺在邊門旁的沙土上。小佩勒坦小心翼翼地把心髒帶回家,存放在新罐子裏,嚴守秘密。

歲月飛逝著,進入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一些科學家執著地試圖解開誰是真正路易·夏爾之謎。比利時基因學家卡西曼是其中一個。他煞費周折找到了那個普魯士鍾表匠諾道夫的、瑪麗·安托瓦內特的以及奧地利一個修道院保留著的王後的兩個姐妹的頭發樣本,但實驗結果並不令人滿意。1950年他又從諾道夫棺材中取到了一塊肱骨樣本,可惜依然得不出結論。直到1993年,基因分析已日臻成熟,卡西曼再把諾道夫的肱骨樣本分別交給比利時和法國的兩家實驗室各自做基因分析。結論是:諾道夫與皇後毫無親緣關係,他不是失蹤的王子!

那麼,誰是真正的路易·夏爾呢?

此時,卡西曼聽說心髒丟失的傳聞。他和他的誌同道合者開始了苦心搜尋。他們得知的心髒輾轉保存的曆程是:上麵講到心髒失而複得由小佩勒坦妥然保存後,又幾經周折,於1895年,轉到了號稱法蘭西皇室合法繼承人的馬德裏大公唐·卡洛斯的手裏。1975年,大公的孫女把心髒交給了法蘭西紀念委員會主席鮑福蒙大公。隨後,波旁王室的路易親王以王室的名義要求國家把路易十七的心髒正式安葬在他父母的身旁。從此,這顆曆經磨難的心髒才安穩地一直保存在聖·但尼大教堂埋葬法蘭西曆代國王的地方。

卡西曼他們終於找到了這顆已經堅硬得像鐵石似的心髒。就用鋼鋸取了四份樣本,在比、法兩國同時分別鑒定,將樣本的基因與皇後的頭發和兩位在世的皇室後裔的DNA結構比較。2000年4月19日,波旁王朝的繼承人路易親王和研究人員共同正式宣布:1795年死於巴黎聖殿騎士團修道院監獄的男孩是路易·夏爾,路易十六的兒子路易十七。

2004年6月8日,波旁王朝後裔的組織——波旁王朝協會經法蘭西共和國文化部批準,在巴黎北部的聖·但尼教堂,為路易十七這顆曆盡兩百零九年創傷的心髒在巴黎舉行了葬禮。至此,對這個跨越三個世紀的曠世悲劇的艱難追尋,總算畫上了一個無可奈何的句號。

【注】俄國十月革命時,六歲的羅曼諾夫王室公主安娜·塔西婭隨祖母王太後逃難失散了。十多年後她流落巴黎,被兩個騙子唆使冒充公主去領獎。哪知歪打正著,祖孫團圓。英格麗·褒曼、尤·伯連納、海倫·海絲主演的好萊塢電影《真假公主》描述了這個故事。後拍同題動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