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金錢化的好萊塢與藝術化的歐洲電影(3 / 3)

雷乃和戈達爾身處同一個時代,作為法國左岸派電影流派的代表人物。他有一個聞名世界的畫家爸爸叫雷諾阿,也許是從小受到藝術熏陶,在文學、電影方麵表現出極高的天賦。《廣島之戀》是他最得意的代表作,本片完全摒棄了傳統的故事和線性的敘事結構,通過大量的“閃回”和畫外音,打破了時空界限和對情節的外部描述,把過去與現在、經曆和對經曆的描述交織在一起,在對記憶與遺忘、經驗與時間等問題的探討中表現了戰爭給人帶來的夢魘。

蘇聯雖然是社會主義國家,長期遭資本主義世界的封鎖,但是電影藝術始終處在世界的高度,不能不說是一個謎。塔可夫斯基出生在知識分子家庭,在蘇聯國立電影學院係統學習了導演專業的課程。大學畢業時,他在電影剪輯即蒙太奇理論方麵就有獨立的見解。他執導的《伊萬的童年》,把他直接送上了電影的寶座。他是一個用電影雕刻時光的人,可見他對電影何其用心。

波蘭導演基耶斯洛夫斯基是當代歐洲最具獨創性、最有才華和最無所顧忌的電影大師,但並非像人們想像的那樣,在電影之路上一帆風順。相反,他在報考華沙電影學校的過程中屢次失敗,但是這並沒有終止他對電影的夢想。他最初引起電影界的關注,不是電影作品,而是電視係列劇《十戒》。上世紀九十年他創作的《藍》、《白》、《紅》,其主題直指人的本體精神。他不是講故事的好手,但是他比所有的故事家都懂得人性的複雜和深刻。

西班牙導演布努艾爾是超現實主義電影大師,年輕時代他攻讀農業工程,爾後轉學農藝學,最後學哲學。但是他對這些知識沒有太大興趣,和所有電影大師一樣他癡迷電影。他最著名的作品《一條安達魯狗》、《黃金時代》、《無糧的土地》,把他推到世界電影的前列。電影拍攝中,他特別注意節約成本,一般都將攝製周期控製在幾周之內,從不偏離劇本,完全按照順序拍攝影片以盡量節省剪輯時間。他基本不對演員們說戲,還常常拒絕回答演員提出的問題,就是這麼一個導演,他用自己的風格演繹著對電影的理解。

希臘導演安哲羅普洛斯被稱為希臘電影之父,也許是和我們這個時代最近的大師。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他就自編自導電影《三十六年歲月》、《流浪藝人》和《獵人》。這三部電影,被稱為“希臘近代史三部曲”。探索希臘曆史、寓言式的情節及反戲劇的疏離手法,構成他的最大特色。在他的作品中,他將詩的語言和哲學思考植入電影作品,為電影增添了思想的魅力。希臘是歐洲藝術的搖籃,安哲羅普洛斯在這個搖籃裏對電影千錘百煉,輕鬆掌控著電影的張力。今年1月25日,七十六歲的他在過馬路時被摩托車撞倒在地,不幸去世。誰會想到,風光無限的電影大師會以這樣的結局離開世界?

《反好萊塢:歐洲電影十大師》一書,為歐洲電影大師描繪出一幅幅精神的畫像,大師們雖然都遠離了這個喧囂的世界,但是他們曾經為電影所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就成為整個人類藝術的重要財富。好萊塢電影雖然拍攝出了《後天》、《2012》、《阿凡達》這樣關注人類社會與環境生態深刻反思的電影,但是總體而言,都是在經濟利益的驅逐下跳舞。電影既然是一門藝術,那麼就有責任、有義務以人文主義的情懷,反映一個時代真實的精神圖景。這本書的出版,對於中國電影人和電影觀眾,對於重新認識好萊塢與歐洲電影,提供了新的視角。

(《反好萊塢:歐洲電影十大師》:賈曉偉著,商務印書館2012年2月出版,定價: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