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雷海宗先生
思史佚篇
作者:李長林
雷海宗先生(1902—1962)是我國著名曆史學家,早年留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後先後在中央大學、武漢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南開大學任教。先生一生從事教學,桃李滿天下。他學貫古今中外,在中國史、外國史,尤其世界古代史研究方麵成就卓著,寫有許多重要著述。
關於雷海宗先生在高等學校從事教學和學術活動方麵的業績,學人多有論述,已輯入中華書局2005年出版的《雷海宗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中,下麵就我知曉的一些有關情況,加以補記,進一步展現大師的風采。
據1995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清華校史叢書·清華人物誌》第三冊介紹他在1932年至1938年執教清華大學期間,講授過中國通史、中國上古史、秦漢史、歐洲中古史、史學方法、史學名著選讀等課程,其中中國通史為一年級不分專業的必選課,其內容是講述史前至最近民族政治社會經濟變遷之大勢,兼及宗教與思想之發展。
他講課從不帶講稿,連提綱也不要,深入淺出,條理清晰,生動誘人,使眾學子在歡快、渴求下獲得了知識和啟示。一位學生在《教授印象記》一文中寫道:“他走進教室,於是他摘下那頂舊呢帽放在台子角上,一枚校徽老是倒插在上麵,他真沒功夫管這些。你看,喘著氣,臉上的紅潮還來不及退,他就在黑板上寫了一個《戰國之社會經濟》,信口講了下去,講來又是那麼的輕快、流利、生動,使曆史上一個個人物都活了起來,一件件事都在牆壁上來回的撞,任你是筆記專家也有時會怪你的手欠靈。看過他的《殷周年代考》,又該知道他說話與作文,是一樣的嚴密新穎,使你寧可張嘴聽不願提筆寫。他不是講到呂不韋書成後,懸千金求增減一字的故事嗎?這士大夫高傲得太使人發笑了。”
據何炳棣回憶,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清華大學曆史係以陳寅恪先生為首的學者重考證,當時任曆史係主任的蔣廷黻為了加強史學綜合研究,聘請雷海宗先生來清華大學曆史係工作。雷先生來清華大學以後,引進斯本格勒的文化形態史觀,開展史學的綜合研究。蔣廷黻在清華大學曆史係三年工作總結中,特別提到雷先生的綜合史觀,較易引起學生共鳴。
雷先生在清華大學開設中國通史課時,編著有講義《中國通史選讀》共七冊四十三章七百六十九節,近九十萬字,1934年由清華大學鉛印出版。2006年由北京大學出版社重印出版,在重印出版說明中,評價了這部講義,指出:“每節起始,為雷海宗先生所撰簡明評述,勾勒曆史變遷之大勢,其下則為史學元典的選錄,編者有意引導讀者從元典入手,於基本文獻中領悟中國史學的內在解釋係統。而全書之章節架構,又顯出編者以世界史眼光治中國史的新意。或可說,本書是依據中國史學基本文獻編輯而成的一部很有特色的通史。《中國通史選讀》反映了雷先生對中國史研究的成果,這引起陳寅恪先生的重視,曾推薦雷先生主編三卷本英文版《中國通史》。
雷先生1938—1946年在西南聯大執教期間,仍擔任多門課程的教學,據西南聯合大學校友會編的《西南聯合大學校史》記載,雷先生開設有秦漢史、羅馬帝國製度史、西洋文化史、西洋史學史、西洋中古史、西洋近古史,外加中國通史,共七門,是十名教授中開課最多者,其次為劉崇鋐教授,共開五門。雷先生教學效果很好,學生多有讚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