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馬牛:梁啟超與胡蘭成(2 / 3)

晴。午後複施蟄存信。下午寄蔣經三以《一天的工作》一本。往內山書店,得《版芸術》(4月號)一本,五角五分。得姚克信。得胡蘭成由南寧寄贈之《西江上》一本。得母親信,三月二十七日發。

由此可見,胡蘭成給報紙寫兩篇小稿子,還是遊刃有餘的。事情壞就壞在他的稿子寫得不錯,引起了報社社長林柏生的注意。林柏生曾經留學俄國和法國,回國後即跟隨汪精衛,1924年汪出任國民黨宣傳部長時,擔任汪的秘書,為汪的親信和汪派骨幹人物之一。林柏生主管汪係宣傳,隨汪精衛出洋赴法國時在歐洲創辦《留歐通訊》雜誌,1929年回香港創辦“南華通訊社”,創辦《南華日報》,任社長。1932年,蔣汪合作,汪出任行政院長,林又奉汪指示,在上海創辦《中華日報》,在林柏生的主持下,一中一南“兩華”日報,成為汪精衛派係最重要的輿論工具。

林柏生看上了胡蘭成的才華,邀請他擔任《中華日報》的主筆。胡蘭成是因為要掙錢養家,急需得到一份工作,因為這時,他的負擔更加重了,他與全慧文婚後已有了兩個孩子,胡村老家的兒子及侄女青芸也需要他照顧,他此時家無餘錢,身無長物,能進報社工作,對於他,已是最好的職業了,換成你我,周圍有那麼一大堆人等著嗷嗷待哺,此前因為家裏沒錢,一個老婆和一個女兒已相繼餓死。而此時恰好有一個合適的工作邀請你去做,工資雖然還不算高,但還是能勉強養活家人,你我會不會考慮推辭?會不會因為這是一份汪精衛的報紙,而不是蔣介石的報紙,就寧可把家裏人全餓死,也要保持節氣,不去工作?我想,是個男人都會去的,因為對於他這樣無任何背景和學曆的人,這是他此刻能找到的最好的工作了。

就是這麼一份工作也是沒維持多久。這一年的7月,發生了“七·七盧溝橋事變”,中國也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抗日戰爭,8月,“八·一三事件”發生,日本海軍向上海進攻,中國軍隊奮起回擊,開始了長達三個月的“淞滬會戰”。戰事一發生,報社就停止發薪,此時胡蘭成進報社才兩個月,不巧的是,胡的妻子全慧文此時又將生產,胡蘭成真正地陷入了焦頭爛額的地步。孩子生下後,一家人的生活更加窘迫,沒錢買奶粉,胡蘭成就接碗白開水攪和攪和,充當奶粉,沒錢買菜,胡蘭成就去菜市場轉悠,運氣好時,能撿回來幾片爛黃的菜葉子,一家人,產婦和孩子,總算能喝到一碗菜湯了。孩子生了病,沒錢去看醫生,他硬著頭皮找到林柏生,兩次也隻借到可憐的十五塊錢,最終,嬰兒還是因為沒錢看病,死了。這是他的第二個因為連餓帶病而死的孩子。這個孩子從出生到離開,在這個世界上僅僅呆了二十天。至此,他已有一個妻子和兩個孩子,三個親人,因為貧困,無錢看病,死了。

這一年的11月初,“淞滬會戰”結束,上海淪陷,報社同仁就地解散,林柏生奉汪精衛之命去了香港掌管《南華日報》,胡蘭成走投無路,上海呆不下去,回老家更不是辦法,最後,他隻好帶著家小,跟著林柏生去香港。從這一刻開始,胡蘭成因為人窮誌短,更因為走投無路,更不忍看著家小一個個在自己的眼前活活餓死,因為他已經經曆過不止一次這樣的痛,不管他的內心願不願意,為了活下去,他都隻能跟著林柏生,他漸漸地滑向了道德的深淵。自此,他開始了他新的另類的人生,他要漸漸地融入、並成為汪係集團的一分子了。

從《南華日報》的小編輯開始做起,一步一步走到了成為汪精衛的私人秘書、《中華日報》總主筆、汪偽政府的中央委員、宣傳部次長,這一路的艱辛,隻有胡蘭成本人才能體會得到。汪精衛周圍的人,都是他的親信,唯有胡蘭成沒有任何背景,靠的,是一支筆,他是靠寫投汪精衛所好的時政文章,拚命為汪氏集團造勢,起的家。在政治上,他沒有任何優勢可言,即便他參加汪精衛的和平運動,寫了那篇著名的《戰難,和亦不易》,汪精衛那些親信,也看不上他。在中國,即使做漢奸,也是要論資排輩的,也需要地位、資曆和功績的。所以,胡蘭成始終是被排除在汪精衛的核心集團之外的。

1943年底對胡蘭成又是一個轉折。這一年胡對於汪精衛已是局外人,在政治上已經走到了末路,但在情感上,俘獲了此生最大的一份禮物——開始了與張愛玲的相識、相知與相愛。

政治上的起落原本就沒有什麼規律可循。像胡蘭成這樣的人,上麵高興了,可以讓你上天,不高興了,也隨時可以讓你入地獄。1943年,胡蘭成從汪偽政府的宣傳部次長,到被降到法製局局長,直到被罷免在家,其實在這之前,汪精衛已經逐漸拋棄了他,汪偽集團的人也不待見他,身不能容,政見也不能容。他隻好在家靠寫寫文章度日。這一年的11月,胡蘭成在有日本大使參加的酒會上,結識了日本的一名使館工作人員池田篤記,兩人一見如故,此後池田頻頻去胡家造訪,兩人關係日漸親密。這一天,池田在胡蘭成的桌子上看到他新寫的一篇文章,這篇文章有一萬一千字,是胡蘭成花了三天才寫完的,文章的結尾得出的結論是: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必將敗亡,而汪偽政府也必將覆滅。若要挽救,除非日本從中國撤兵,而中國則召開國民議會,如當年的孫中山那樣等等。胡蘭成的這兩個結論後來都應驗了的,可在當時,不管對日本,還是對汪精衛,都是不可接受的。池田看完後,認為有義務向上司報告,於是把文章譯成日文,一級一級地轉到了東京,最後連前首相近衛、現首相石原都看了,隨後文章又輾轉從日本傳回國內,並在駐華日軍中廣為流傳,並且,最後還被送到了汪精衛手上。胡蘭成一聽就慌了,心想,大事不好,馬上和老婆約定,如果哪天他外出沒有回來,要立即去找池田營救他。胡蘭成無愧於他的聰明,12月7日,胡蘭成被誘捕入獄,入的是汪精衛的獄。他和汪偽政府的緣分,從1937年開始,到1943年恩斷義絕,也就六年時間。

池田是個很講義氣的哥兒們。他覺得胡蘭成的事,因他而起,他有責任幫助胡出來。於是通過使館的各種關係向汪精衛施壓,終於胡蘭成在汪精衛的監獄裏坐了48天牢以後,被釋放了出來,一出監牢,胡蘭成毫不猶豫地坐上了日本大使館派來的車,因為還有一輛車也在監牢門口等著他,那是林柏生派來的車,胡蘭成看都沒看,胡蘭成這一次,把寶押在了日本人身上了,因為他已經明白,自己在汪精衛的地盤上,是不可能有善終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汪精衛,把他推向了日本人的懷抱。

胡蘭成的人生到現在,經曆了兩次大的轉折,第一次是在1937年的11月,也就是他31歲那年,他與全慧文的第三個孩子因為無錢治病,出生二十天便夭折了,為了活命,也為了家裏人的生存,胡蘭成唯一的選擇就是跟著林柏生去香港,從此便投靠汪偽集團、踏上了成為漢奸的被後人詬病的不歸路。第二次是在1944年,這一年他38歲,因為那篇反對汪偽政府的文章的傳播,被汪精衛下了大獄,最後靠的是日本人營救,才出了獄。此後,胡蘭成毫不猶豫地把寶押在了日本人身上,因為他看明白了,隻有日本人才能保護他,讓他活命。事實上胡蘭成一輩子都算不上什麼人物,無論地位和影響,在整個民國期間都是微不足道的,他的投汪以及媚日,隻關乎個人的生存,是為了活命,而與整個時局,並無太大關係。這是一個小市民的局促和狹隘,他的失足,從某種意義上說,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可以原諒的。沒有誰敢說,如果當年,自己處在胡蘭成這般境地的話,可以做得更好。事後也證明,他結交的日本朋友池田,是一個值得信任的朋友,此後他的更加曲折的人生,全是因為池田的安排和照顧,才得以苟延,才有了與張愛玲的相愛,才有了東渡日本,有了《山河歲月》和《今生今世》,有了去台灣的中國文化學院教書,才有了帶出朱天文、朱天心兩姐妹這對台灣的文學天才,胡蘭成晚年最大的成就就是帶出了這兩姐妹。

參與營救胡蘭成的,不僅有池田,還有張愛玲和蘇青。蘇青也是不得了的民國奇女子,她曾把聖人的“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動了一個標點,成了“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儼然一個女權主義者。蘇青在上海辦了一本雜誌,叫《天地》,蘇青和胡蘭成是舊識,雜誌出來就寄一本給胡,那時胡還在南京當法製局局長,胡蘭成就是在《天地》上看見了張愛玲的小說《封鎖》,才迷戀上張愛玲的。而張愛玲此前也聽說過胡蘭成這麼一個人,這才有了胡蘭成被關在監獄時,蘇青和張愛玲跑到周佛海處,為他求情。胡蘭成出獄後,向蘇青打聽張愛玲的地址,兩個人這才見了麵,見麵以後的事情,大家已經熟知了。隻是在那個時候,胡蘭成已經是結了第三次婚了,在他當上宣傳部次長的時候,他就與全慧文離婚,而與一個叫英應娣的舞女結了婚。張愛玲事實上是胡蘭成與英應娣之間的第三者。這一年是1944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3歲,4月,胡蘭成與英應娣離婚,5月與張愛玲訂了婚書,張愛玲成為胡蘭成的第四任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