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一位微信群朋友表示,他當天正全力賣出賬上所有的股票,不是因為看空市場,而是為了換一家券商。個人投資者為了換一個券商營業部,而不得不賣出股票賬戶上全部股票,這突顯了現行的指定交易製度的缺陷。
目前,指定交易這一概念是針對上海證券市場的交易方式而言的,深交所的投資者可以在多家券商的多個營業部開設資金賬戶,進行證券交易,投資者可以將賬戶中的部分甚至全部股票通過轉托管由一家券商轉至其他券商。相對於辦理撤銷指定交易手續而言,辦理轉托管手續遭遇的阻力也很小,投資者將其股票賬戶上部分、甚至全部股票轉托管至其他券商,由於沒有辦理銷戶,因此,一般不會遭遇券商的阻撓,可以較方便地辦理。
相比較而言,深市投資者的用戶體驗顯著優於滬市,一方麵,深市投資者隻需要擁有一個深市股票賬戶,就可以在多家券商營業部開設資金賬戶,進行交易,而滬市的投資者要在多家券商營業部交易、必須開設多個股票賬戶;另一方麵,深市投資者在不同營業部賬戶上的股票可以通過辦理轉托管手續自由地由一家券商轉移至另一家券商;而滬市的投資者在指定交易製度下,此前受“一人一戶”製約,隻能指定一家券商營業部交易,現在允許一人多戶後,個人投資者雖然可以在不同的券商營業部開設多個股票賬戶,但由於保留了指定交易製度,不同股票賬戶上的股票不能自由轉移,這就出現了筆者前文所說的投資者麵臨的問題。在指定交易製度下,個人投資者在不同券商賬戶上的資產不能自由劃轉,就如同個人在不同銀行賬戶上資金受限製、不能自由劃轉一樣,顯然不便於投資者管理資產。
上海市場可能是目前全球主要證券市場中唯一實施指定交易製度的市場,實施指定交易製度的初衷主要是為了防止證券盜賣行為,而從深市模式長期以來運行的實踐來看,完全可以有效防範證券盜賣行為。
毫無疑問的是,中登公司允許個人投資者開設多個股票賬戶,確實為股民辦了一件好事,但個人認為,深市模式的用戶體驗更優,投資者隻需要一個股票賬戶就可實現在多家券商交易的功能、且多賬戶間股票可自由劃轉;指定交易製度雖然便於中登公司管理投資者賬戶,但卻給投資者帶來諸多不便。從更好地服務於投資者這一角度出發,上交所有必要繼續與中登公司上海分公司進行溝通、協調,推進、完善開戶製度。
過戶費能否取消?
我在《上交所可以向深交所學些啥?》一文中,曾提出過戶費問題。這也是網友反響很強烈的一個話題。投資者的股票交易費用中,包括證券交易印花稅(基金、債券交易無印花稅)和券商傭金,滬市交易還須按股票數量扣繳過戶費,每1000股過戶費為0.6元,向買賣雙方雙向收取,而深市沒有這項收費。
上交所在官方微博中對這一問題做了解釋:滬、深兩市均有過戶費項目,之所以給投資者造成誤解,是因為登記結算公司在征收滬深兩所過戶費時,在計費模式、收費結構上有差異。在收費結構上,投資者看到的交割單中,上海市場的過戶費列在證券公司收到的傭金之外,單獨列出;而深圳市場的過戶費含在證券公司收到的傭金裏,並不單獨列出。
由此可知,深市的過戶費包括在券商收取的交易傭金中了,而滬市的過戶費沒有包括在券商交易傭金中,單獨收取。但對投資者而言,由於券商向投資者收取的滬市與深市交易傭金的費率是相同的,從投資者實際承擔的交易費用水平來看,滬市交易費用要高於深市。舉例來說,假設客戶的股票交易傭金為萬分之五,對於數量為1萬股、金額為10萬元的股票交易來說,無論滬市股票還是深市股票,投資者支付的傭金都是50元,滬市股票交易另外還要支付6元過戶費,而深市股票交易不需要支付過戶費。
上交所在回應中曾表示:“為了進一步便利投資者,易於投資者理解,上交所正在主動與登記公司協商,積極研究調整過戶費收費結構,盡量做到滬深交易所一致。同時,將通知證券公司,統一市場交易收費項目。”
期待上交所進一步與有關方麵協調、溝通,統一市場交易收費項目,免除滬市交易中的過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