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牛頭山(1 / 2)

天門山,古稱雲夢山,又稱嵩梁山,為大庸縣海拔最高的一座名山,而天門山的來曆,乃是因其中的一處天門洞而得名,三國吳永安六年,嵩梁山千米高絕之處峭壁忽然洞開,玄朗如門,吳帝孫休視之吉兆,天門洞開之說便迅速流傳天下,嵩梁山也由此易名天門山。

天門洞終年仙氣氤氳,四季景色更是變幻莫測,時有團團雲霧自洞中吐納翻湧,時有道道霞光透洞而出,瑰麗神奇,宛如幻境,似蘊藏天地無窮玄機.地方史誌曾記載:“玄古之時,有土人見霞光自雲夢出,紫氣騰繞,盈於洞開,溢於天合,以為祥瑞,肅而伏地以拜之”。

自古以來,奇幻美麗的“天門吐霧”,“天門靈光”,被世人認為是天界祥瑞之象,名聞遐邇。

然而,離開遊龍鎮後,我和師父行至月餘,尚且趕到湖北境內,距離天門山,少說也還有一半的路程,師父的身體越來越不好,趕路也逐漸的減慢,不得已,在臨近傍晚的時候,我們就近找了一處山洞住下。

“此地靈氣盎然,乃是一處修行的福地,師父打坐調息,你早點休息吧。”

師父欣喜地從洞外走了進來,並找了一個幹淨的地兒,盤膝打坐。

“師父,你不是重傷在身,無法感應到天地靈氣麼?怎麼知道此地靈氣盎然啊?”

我疑惑地看著師父,倒是有些奇怪,莫不是師父的修為道行恢複了一些?可我怎麼沒有感應到呢?

“臭小子!就不能盼著師父好點,整天張著一副烏鴉嘴亂說,對了,這座山師父倒是第一次來,卻是不知此山的名諱,若是能幫助師父恢複修為,那可是功德無量之事啊!”

師父沒好氣地瞪了我一眼,繼而睜開雙眼,詫異地說道。

“哦,這個簡單,我記得進山時曾看到一塊界碑,上麵正是此山的名字,我現在下去看看,待會兒回來向師父說明緣由,師父你先靜心打坐,我去去就回。”

說著,我快步跑下山坡,向著山下飛奔而去。

難得師父有此雅興,我盡可能滿足師父的心願,他此生從不欠人恩惠,此山倒是勾起了他的雜念,隻可惜一路走來,師父都無法恢複半點修為道行,此番遇到奇事,有些怪異的想法也在所難免了。

不多時,我來到山下,果然看到那塊界碑還停留在此,近前看了一眼,西斜的陽光,恰巧映射在上麵,“牛頭山”三個大字,清晰地出現在我的視線裏,我嘿嘿一笑,牛頭山,真是個奇怪且富含神秘色彩的山名。

回到山洞之中,卻看到師父已經等候已久。

“師父,此山名叫牛頭山,你說奇怪不奇怪,當我看到時,剛好有一束霞光照射在上麵,金光燦燦,宛如神跡,嗬嗬,如果師父您老人家親眼看到,想必也會驚歎不已的,看來建造石碑的人,也是精通天地造化啊!”

我感歎一番,繼而坐在一邊,慵懶地伸了個懶腰。

“嗯,世間的奇人異士極多,然而大多不戀紅塵,有裝扮成山野樵夫,有裝扮成鬧市小販,總之,高人自有高人的獨特修行之法,我們理當敬之,莫要心生怠慢!”

師父微微點頭,且又是一番教導之言,也不知為何,自打師父重傷之後,便一直不停的絮叨個沒完沒了,生怕哪一天突然死了說不完似的,不過很快,師父的臉色一顫,驚愕地問道:“小酒,你剛才說什麼?此山叫什麼名字?!”

“牛頭山啊師父,怎麼?你不是也第一次來麼?為什麼這個表情?”

我錯愕地掃了師父一眼,師父越來越神神叨叨了。

“不好!師父剛記起一件要事,小酒,我們得馬上下山,速速離開此山,此山不是我們久留之地,否則大禍臨頭啊!”

師父艱難地站起身,拄著拐杖,那是我專門給師父做的棗木拐杖,結實耐用,而他身上的一切行李,則自然而然的落在了我的身上,尤其是玄鐵重劍,重達幾十斤,背起來異常的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