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張曉梅還指出,中國音樂學要想不斷地發展,樹立正確的音樂學人才培養目標十分重要。而要明確中國音樂學人才培養目標,目前,主要應解決兩個問題:
第一,音樂學人才的內在素質和知識結構。當前音樂學專業的學生掌握音樂作品的數量過少,欠缺必要的音樂欣賞曲目。音樂學專業的音樂作品欣賞應該具有不同於其他課程的特點和功能,要能夠整體把握與全方位體驗、審視音樂作品音響文本,在感受和體驗的基礎上使各種理論得以融會貫通。充分發掘音樂學專業音樂作品欣賞所獨具的豐富內涵,回歸音樂藝術的感性並建立內在的多元格局,將對於音樂學專業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音樂學教學中具體問題的探討。音樂學人才培養與教學方法的思考強調培養獨立思考能力。現在很多學生過分依賴老師,這對學生個體的自由成長是不利的。我們應該樹立新的人才培養觀,建構起新的人才培養模式,即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參與探求新知識的過程,學生不應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應是課程發展的積極參與者,其教學內容也不應再是固定不變的,而應是在探求新知識的過程中不斷得以充實和完善。同時,如何培養眾多的學生是一個艱巨的任務。現采取廣種薄收的方式,目的是要讓學生符合基本要求,本科的必修課壓縮,增加選修課的比重。
中國音樂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它應該包括中國的音樂創作、中國的音樂表演、中國的音樂理論研究、中國的音樂家群體,以及最重要的——中國的音樂生活,隻有在這樣一個集合概念下的中國音樂才是一個完整的存在,隻有這樣一個完整存在的中國音樂才有可能真實地表明自身在世界音樂大觀園中的位置。那麼,在這樣一個集合概念下,對比發達國家的情況,在賈達群看來,目前中國音樂還存在以下不足:
音樂創作——缺少被廣泛接受並進入世界樂壇文獻庫,因而經常性上演的精品力作;
音樂表演——缺少被廣泛認同,並在世界樂壇上有著相當影響力的表演團隊;
音樂理論——缺少研究成果國際化推廣的舉措和途徑;
音樂家——盡管中國是一個不缺音樂天才的國度,但缺少一個藝術觀念執著、藝術定位明確的音樂家群體;
音樂生活——缺少文化厚重、藝術精妙、典雅純淨的高品位音樂生活;音樂一般與活動有關,而並未形成真正的精神生活需求。
鑒於此,中國音樂要真正步入世界音樂大觀園,並在其中占據自己的位置,甚至以其文化的精深、形式的精妙、演繹的精湛來影響世界潮流,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以及相當長的時間。
中國音樂學——放眼未來,麵向世界
一、中國音樂學未來發展
中國音樂學的研究方向大體上分為兩大類:一方麵是借鑒西方的學術成果和其他學科最新的理論成果,結合中國傳統音樂,形成中國音樂學科的子學科,如音樂美學、音樂心理學、音樂社會學、音樂治療學等;另一方麵,從中國音樂自身實際出發,積累大量具體的研究規律,再整理形成係統化的學科理論體係,如中國音樂史、民族音樂學等。但考慮到我國音樂學學科的長遠建設,張曉梅認為需要關注以下三個方麵的問題:
1.擴大學科的學術視野。實現學術上的互補和相互滲透,意識到學科之間的“普遍聯係”,這對我國音樂學學科的發展和深化具有重要意義。而當今學術視野的狹窄表現在:音樂學與其他相關人文學科之間、音樂學各子學科之間、各子學科的內部疏離、隔絕現象相當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