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53.燦爛的“愛琴海”文化(3 / 3)

索福克勒斯—被譽為“戲劇藝術的荷馬”

代表作:《俄狄浦斯王》。是標誌著希臘悲劇藝術完美結構的典範。以倒敘“追凶”的方式講述了俄底浦斯王發現自己就是“弑父戀母”的罪魁禍首。其悲劇的感染力特別使人震撼。也使“俄底浦斯情結”被後世心理學家當成了“戀母情結”的代名詞。

歐裏庇得斯—“心理戲劇的鼻祖”

代表作:《美狄亞》。寫取回金羊毛的英雄依阿宋的妻子美狄亞不惜殺害自己的孩子複仇的故事。在後來的女權主義者看來最早提出了婦女問題。

古希臘悲劇主要不是寫悲,而是在於表現崇高壯烈的英雄主義思想。根據亞裏斯多德定義,古希臘悲劇“描寫的是嚴肅的事件,是對有一定長度的動作的摹仿;目的在於引起憐憫和恐懼,並導致這些情感的淨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從而成悲劇,因而悲劇的衝突成了人和命運的衝突”。

古希臘喜劇

古希臘喜劇起源於祭祀酒神的狂歡歌舞和民間滑稽戲。公元前487年,雅典正式確定在春季酒神節慶中增加喜劇競賽項目。

古希臘喜劇大半是政治諷刺劇和社會諷刺劇,產生於言論比較自由的民主政治繁榮時期。這一時期的喜劇具有較強的批判性,尤其擅長諷刺當權人物。這時的喜劇被稱為“舊喜劇”。公元前5世紀雅典曾產生過三大喜劇詩人,分別是克拉提諾斯、歐波利斯和阿裏斯托芬,隻有阿裏斯托芬有作品傳世。

阿裏斯托芬(前446-前358)生活於伯羅奔尼撒戰爭時期,雅典的城邦文明正在衰落之中,雅典社會出現了貧富分化、政治派係等現象,這些都稱為劇作家創作的素材。阿裏斯托芬一生共寫過44個喜劇劇本,但完整流傳下來的隻有11部,比較著名的包括《巴比倫人》、《雲》、《鳥》、《騎士》、《阿卡奈人》等。其中《鳥》是最優秀的作品,也是古希臘現存的結構最完整的寓言喜劇,是烏托邦喜劇的濫觴。阿裏斯托芬是整個歐洲的喜劇之父,正是他奠定了西方文學中喜劇以滑稽形式表現嚴肅主題的傳統。

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馬其頓的亞曆山大大帝征服了整個希臘,並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將希臘文明傳播至東方,史稱希臘化時代。此時的古希臘文學已經接近尾聲,希臘語文明的中心也逐漸由雅典遷移至埃及的亞曆山大港。這一時期希臘文學的特點是脫離現實,講求辭藻,追逐傷感情調。比較有成就的領域是新喜劇和田園詩。

所謂新喜劇,是相對於阿裏斯托芬時代的“舊喜劇”而言的,其特征是不談政治,回避嚴肅話題,而更多的表現社會風俗,用曲折的情節和雅致的風格取悅觀眾。米南德(前342-前292)是古希臘新喜劇的先驅和代表人物,共寫過105部喜劇。他的很多作品都完整流傳下來,包括《恨世者》、《薩摩斯女子》等。米南德的喜劇往往有比較複雜的愛情背景,特別注重劇中人物性格的刻畫,深刻的影響了17世紀英國劇作家。

忒奧克裏托斯(前310-前250)是希臘化時代田園詩的首創者。他詩風活潑、優美,現存完整詩篇30首。古羅馬的維吉爾就曾模仿他的風格,創作了著名的《牧歌》。這一時期著名的詩人還包括阿波羅尼俄斯等。

雅典衛城

希臘首都雅典的阿克羅波利斯建造在海拔150米(此數據據自中文版美國國家地理雜誌2004年8月號,由新手51友情提供)的石灰岩山岡希硪蛔柿希·56米)是祭祀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神聖地。阿克羅波利斯的希臘語意為“高處的城市”,它距今已有3000年的曆史。公元前1500年,這裏是王宮所在地,從公元前800年開始,人們在這裏興建神廟等祭祀用的建築物,使之成為雅典宗教活動的中心,並且逐漸於高地下形成城市。古代希臘城市具有戰時市民避難之處的功能,是由堅固的防護牆壁拱衛著的山岡城市。

衛城坐落在麵積約為4平方千米的一塊高地上。堅固的城牆築在四周。自然的山體使人們隻能從西側登上衛城。高地東麵、南麵和北麵都是懸崖絕壁,地形十分險峻。

雅典衛城是希臘最傑出的古建築群,阿克羅波利斯建造的神廟,是綜合行的公共建築,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現存的主要建築有山門、帕特農神廟、伊瑞克提翁神廟、埃雷赫修神廟等。這些古建築無可非議的堪稱人類遺產和建築精品,在建築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迄今保存下來的大量的珍貴遺跡,集中展示了希臘的古代文明。

雅典衛城的山門正麵高18米,側麵高13米。山門左側的畫廊內收藏著許多精美的繪畫。

多利亞式的帕特農神廟、大理石造的樓門普羅彼拉伊阿、埃萊庫台伊神廟、雅典娜神廟等均建造於公元前五世紀的雅典黃金時期。

雅典娜女神廟在山門右前方。雅典娜女神廟全由蓬泰利克大理石建成,蓬泰利克大理石的產地就在雅典附近。18英尺長、12英尺寬的神廟內有一個愛奧尼亞式門廳和一個約呈方形的內廟組成。一條飾以高凸浮雕、寬18英寸的中楣飾帶,圍繞在建築物外部。神廟分前廟、正廟和後廟,在神廟東麵有一個執盾的雅典娜神像浮雕。

巴特農神廟(又稱雅典娜神廟)是雅典衛城最著名的建築,它是古希臘建築藝術的紀念碑,代表了古希臘建築藝術的最高成就,被稱為“神廟中的神廟”。顧名思義,雅典娜神廟是祭奉雅典娜女神的神廟,“雅典”之名即源於此。

相傳希臘古時候,智慧女神雅典娜與海神為爭奪雅典的保護神地位,相持不下。後來,主神宙斯決定:誰能給人類一件有用的東西,城就歸誰。海神波賽東賜給人類一匹象征戰爭的壯馬,而智慧女神雅典娜獻給人類一顆枝葉繁茂、果實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欖樹。人們渴望和平,不要戰爭,結果這座城歸了女神雅典娜。從此,她成了雅典的保護神,雅典因之得名。後來人們就把雅典視為“酷愛和平之城”。

雅典娜神廟呈長方形,全部用晶瑩潔白的大理石砌成。神廟基座長69.5米、寬30.88米(另一資料:長約69.49米,寬約30.78米),其建築材料為石灰岩,外部由46根高14米、直徑1.5米的大理石柱環繞。

有資料稱“巴特農神廟是紀念希波戰爭勝利、祭祀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的場所。”但根據新手51提供的相關資料,據希臘國家旅遊局稱“最近考古學家的發現完全推翻了這個說法。”。這座多利亞式建築風格的神廟,建於公元前447~前421年。高8米的巨大圓柱在東、西各設置8根,南北各有17根。神廟裏安放著雕刻家菲迪亞斯的作品——雅典娜神像。神廟全部是用雕刻和浮雕裝飾起來的。後來神廟幾次遭戰火破壞,如今隻在西邊保留著一些石柱和建築物。

從雅典各個方向都可以看到位於衛城頂端的巴特農神廟。整座堂宏偉壯觀,結構嚴密,比例協調,據說建成之初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築。

巴特農神廟是舉世聞名的古代七大奇觀之一,也是雅典最著名的古跡之一。經過幾千年的風風雨雨,現在的神廟遺址大多已是斷牆殘垣了。神廟的內部分成兩個大廳,正廳又叫東廳,廳內原本供奉著菲迪亞斯雕刻的雅典守護神雅典娜神像,神像據說高12米,由黃金、象牙製成,眼睛的瞳孔也寶石鑲成。幾經戰火的破壞和2000多年風雨的侵蝕,神廟中雅典娜的巨大金像早已不知所蹤。這一藝術珍品隻剩下大部分石柱和一些其他建築了。

巴特農神廟相傳是諸神從奧林匹斯山遊曳到雅典的聚會地。帕特農神廟位於雅典衛城的上首右側。人們從入口處看不見它的正麵,隻能在一旁的角落發現它。在這長70米,寬30米的空間裏,46根環列圓柱構成的柱廊直挺向天,昭示著希臘文明的蓬勃向上永不凋謝。

它是如此的殘缺又異常的華麗,那多立斯式的圓柱,大理石的凹槽質感仍然冰涼高貴,那列柱逐漸細小,到達頂端時無任何裝飾的弧形柱更顯得優美均衡,歲月雖然令許多石柱倒塌,但那簡約莊嚴的美卻依然鮮活。

帕特農神廟的雕刻裝飾是由著名的建築師和雕刻家菲迪亞斯承擔的。從神廟西山牆中央的人像到最引人注目的排檔間飾上都可以領略大師的偉大。

由92塊白色大理石飾板裝飾而成的中楣飾帶(另一資料的敘述為:柱間是92堵刻著各種神話故事的廟牆)。有描述希臘福州內容的連環浮雕,浮雕所表現的緊張的搏鬥,人與怪獸的撕扯生動逼真。天神們或威武或飄逸或閑散的姿態巧妙地貫穿在一起,那肌肉的彎曲、戰袍的飄揚、眼神的哀喜無不透露出雕刻者對美的熱愛和對生命理性的思索。

伊瑞克提翁神廟位於埃雷赫修神廟的南麵,建於公元前421年~前406年之間,是雅典衛城建築中愛奧尼亞樣式的典型代表,建在高低不平的高地上,建築設計非常精巧。它是培裏克裏斯製訂的重建衛城計劃中最後完成的一座重要建築。神廟東區是傳統的6柱門麵,向南采取虛廳形式。南端用6根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少女像柱代替石柱頂起石頂,充分體現了建築師的智慧,她們長裙束胸,輕盈飄忽,頭頂千斤,亭亭玉立。由於石頂的份量很重,而6位少女為了頂起沉重的石頂,頸部必須設計得足夠粗,但是這將影響其美觀。於是建築師給每位少女頸後保留了一縷濃厚的秀發,再在頭頂加上花籃,成功地解決了建築美學上的難題,因而舉世馳名。現在真品收藏於博物館,已用複製品頂替。廟中的雅典娜雕像直立戎裝,是所有雅典娜雕像所依據的形象。像前有金燈,一年隻需加油一次,另有棕櫚樹形的煙囪和木雕神像。神廟建築曆經滄桑,如今也隻能依據這6根少女像柱想象當年的繁華了。

波斯人曾在希波戰爭中破壞了雅典衛城。人們在公元前5世紀後期希波戰爭結束之後,修築了一條“長牆”,長65千米,連結雅典與比雷埃夫斯港。此外,衛城內的神廟也進行了重建。公元前4世紀以後,雅典人在山下建起了一整套建築物,體現了雅典人民的智慧和才幹,如競技場、會堂、擴建的狄奧尼索斯露天劇場、大柱廊等。17世紀阿克羅波利斯遭受破壞,變成一片廢墟。1833年希臘建立王國後,逐漸進行修複。

在希臘古代遺址中,最為有名的當屬雅典衛城。雅典衛城,希臘語稱之為"阿克羅波利斯",原意為"高丘上的城邦"。古代在此建有神廟,同時又是城市防衛要塞。

衛城由大量重要的建築物組成,包括:

巴特龍神殿

是古代七大奇觀之一,坐落山上的最高處,在雅典的任何一處都可望見。有"希臘國寶"之譽,已有約4,000年曆史,供奉希臘神話中雅典娜的守護神,亦即智慧女神雅典娜。雅典娜女神雕像有12米高,由象牙和金子製成,在昏暗的廟中金光閃爍。古代末期,此雕像被羅馬皇帝帶往君士坦丁堡,從此下落不明。神殿長228公尺、寬11公尺、高65公尺,內外比例對稱,每根巨柱均向內微斜,這種獨特的設計在美學原理上,矯正了視覺上的偏差,被認為現存建築最具均衡美感的偉大建築。現今雖有點破敗,但當年的雄姿,卻也依稀可辯,令人著迷。

艾力費郎祠堂

祠堂位於巴特龍神殿左側,本為放置八聖徒遺骨的石殿,最吸引人之處是石殿的巨柱,設計成少女托柱石像,支撐著殿頂,宛似女神,造型栩栩如生,神態極為優美。傳說這裏是雅典娜女神和海神波塞東為爭做雅典保護神而鬥智的地方。

巨門:位於登山頂入口處,全部以大理石築成,十分宏偉。

勝利神殿:在巨門之側,是座小神殿,有記述眾神與波斯人大戰的雕刻。

衛城博物館:這座博物館主要收藏了雅典衛城及附近挖掘的曆史文物,陳列品中以雅典鼎盛時期,即巴特龍神廟建造時期的文物最多。雅典娜古神廟的遺物也多有保留,由此可見昔日雅典娜古神廟的英姿。

古希臘被稱為“荷馬史詩”的兩部作品是什麼

荷馬史詩《伊利昂紀》和《奧德修紀》(又譯《伊利亞特》和《奧德賽》)是古希臘兩部最早的文學作品,也是歐洲文學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

關於其作者和形成過程,曆來多有爭論。目前,比較一致的看法是這樣的:

公元前十二世紀初期,在小亞細亞的特洛伊發生過一次曆時十年之久的部落戰爭。戰爭結束後,在小亞細亞和希臘各地流傳著很多關於這次戰爭的歌謠傳說,大多以歌頌戰爭中的英雄人物為主要內容。這些歌謠由民間歌人世代相傳。到了公元前九至八世紀,一個名叫荷馬的民間盲歌人,以其高超的藝術才能對這些長期流傳於民間的歌謠進行加工整理,編成了兩部完整的長詩。這也就是“荷馬史詩”這一名稱的由來。

不過,這時的史詩還隻是以口頭的民間歌謠的形式存在的。史詩成為文學作品在公元前六世紀。當時,雅典的學者們在執政官庇士特拉圖的要求下把史詩記錄了下來並使其基本定型。以後又經過長期的流傳和演變,到了公元前三至前二世紀,才由埃及亞曆山大城的學者們最後編定。(當時由於馬其頓王國的興起,希臘淪為其國土的一部分,文化中心也從雅典轉移到亞曆山大城。)

由此可見,荷馬史詩的編寫經曆了古希臘從氏族社會晚期到奴隸社會衰落這樣一個漫長的曆史過程,並不是荷馬個人的創作,而是以民間歌謠為基礎,由集體與個人智慧相結合而形成,最後由文人學者編定的。

《荷馬史詩》的主要情節

荷馬史詩中所描寫的特洛伊戰爭,經考古發掘證明確有其事。特洛伊城(古稱伊利昂)位於小亞細亞西北海岸,曾是愛琴海文明時期一個重要的文化中心,物產豐饒,商業繁榮。公元前十二世紀初,希臘半島上一些文化發展相對落後的部落,曾經組成聯軍,渡過愛琴海向特洛伊發動進攻。戰爭持續了整整十年,最終以特洛伊城被焚毀而告終。從曆史學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場處於氏族社會晚期的古希臘人為掠奪財富和奴隸而進行的一場部落戰爭。但是在荷馬史詩中,這場戰爭卻是另外一番景象,具有濃厚的神話傳說的色彩,這自然是與早期希臘文明史上神話的繁榮分不開的。

《伊利昂紀》的主要英雄阿基琉斯的父母舉行婚禮時,忘記了邀請不和女神厄裏斯。這位女神便伺機報複,在宴席上扔下了一個“不和的金蘋果”,上麵寫著“給最美的女神”。天後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美神阿佛洛狄忒果然爭奪起來。眾神之王宙斯讓她們去找特洛伊王子帕裏斯評判。三位女神均許諾給帕裏斯最大的好處。赫拉許他成為最偉大的君王,雅典娜許他成為最勇敢的戰士,阿佛洛狄忒許他以最美貌的妻子。帕裏斯把金蘋果判給了阿佛洛狄忒。這位女神信守諾言,幫助帕裏斯拐走了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的妻子——美麗的海倫,並劫走了大批財富。希臘各部落決定興兵討伐,公推墨涅拉俄斯的哥哥、邁錫尼王阿伽門農為首領,組織了十萬大軍和一千多隻戰船,渡海攻打特洛伊。戰爭進行了九年多,眾神各助一方,但特洛伊城始終未能被攻破。

到了第十年,希臘軍中發生了一次內訌。身為主帥的阿伽門農蠻橫地奪走了最勇猛的首領阿基琉斯的一名女俘,阿基琉斯憤而罷戰。《伊利昂紀》的故事就以阿基琉斯的憤怒為開端,集中描寫了第十年裏五十一天內發生的事情(全詩共一五六九三行,二十四卷)。

由於希臘軍失去了最勇猛的將領,他們無法抵擋住由帕裏斯的哥哥赫克托爾率領的特洛伊軍的猛烈攻勢,一路敗退到了海岸邊。阿伽門農想同阿基琉斯和解,請其出戰,但遭到拒絕。這時,阿基琉斯的朋友帕特洛克洛斯看到希臘軍行將覆滅,便借了阿基琉斯的盔甲殺上戰場,打退了特洛伊人的進攻,但自己卻被赫克托爾所殺。阿基琉斯聞訊後悲痛欲絕。他悔恨自己的義氣用事,一怒之下重上戰場,殺死了赫克托爾並將其屍體拖在戰車後泄恨。後來,赫克托爾的父親、特洛伊老王普裏阿姆斯向阿基琉斯贖回了兒子的屍首。雙方暫時休戰。特洛伊老王為赫克托爾舉行了隆重的葬禮。《伊利昂紀》到此嘎然而止。

但是戰爭並沒有結束。後來,阿基琉斯被帕裏斯用箭射死。希臘軍中代之而起的是另外兩位首領:勇力過人的埃阿斯和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埃阿斯又因與奧德修斯爭奪阿基琉斯的盔甲未果而怨憤自殺。最後,奧德修斯設木馬計,把藏有伏兵的木馬棄於特洛伊城外,假意退兵。不知就裏的特洛伊人將木馬推入城內。當夜,希臘軍裏應外合,終於攻破了特洛伊城。這場曆經十年之久的戰爭終於結束了。離國很久的希臘軍首領們攜帶著擄掠來的財物和俘虜紛紛回國。奧德修斯也與同伴們一起踏上了返回故鄉伊大卡的旅程。以奧德修斯的海上曆險為中心的另一部史詩《奧德修紀》從此拉開了帷幕(全詩共一二一五行,二十四卷)。

奧德修斯的回鄉之旅極為坎坷。他在海上又漂流了十年。史詩采取倒敘的手法,先寫他第十年漂流到斯赫裏島上,受到當地國王的款待。他向國王講述了自己海上漂流的經曆:他在海上遇上了風暴;獨眼巨人庫克羅普斯吞食了他的夥伴;神女喀爾刻又把他的其他同伴用巫術變成了豬;他遊曆了冥土,見到了許多熟人的亡魂;躲過了用歌聲惑人的塞壬妖島;逃過了六頭十二腳的女妖斯庫拉和藏在漩渦下的女妖卡律布狄斯;他在船隻被宙斯擊沉後流落到一個海島上被女神卡呂普索挽留了七年才離開。後來他就到了斯赫裏島。國王聽完他的遭遇後派船送他回家。與此同時,他的兒子帖雷馬科正在四處尋找他的蹤跡;伊大卡的貴族以為奧德修斯已死,也正紛紛追求他的妻子珀涅羅珀,並妄圖奪得他的財產和地位;珀涅羅珀卻一直在企盼著丈夫歸來。曆經磨難的奧德修斯終於回到了伊大卡。他得知了家中發生的事情後,化裝成乞丐,潛入王宮,殺死了那些占據著他的王宮的求婚者,終於和妻子團聚。

以上就是荷馬史詩的主要內容。兩部史詩分別通過對戰爭和人與自然鬥爭的描寫,著力渲染了古希臘英雄集體主義至上的可貴品質和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

《荷馬史詩》中的英雄主義

荷馬史詩是古代希臘從氏族公社製向奴隸製過渡時期的產物。史詩所著力刻畫的英雄人物身上大部分既洋溢著氏族英雄的氣概又顯現著早期奴隸主的意識。

阿基琉斯勇猛過人,銳不可擋;他能夠顧全大局,不計前嫌,毅然出戰;他愛憎分明,因好友的陣亡而悲痛欲絕,殺死對手後又將其拖於戰車後以泄憤。這些都體現了他英雄主義的本色。可是他因為個人利益蒙受了損失就拒絕參戰,並且為了顯示自己的重要地位而不願和解,最終導致了希臘軍隊的重大傷亡,這種易怒與任性正顯示了他身上所具有的氏族貴族的個人意識。

相比之下,赫克托爾更具有英雄主義氣概和集體主義精神。他預感到城邦將被摧毀,自己將要陣亡,妻子將淪為奴隸。可是他毅然代父上陣,身先士卒,最後血灑疆場。《伊利昂紀》中對於赫克托爾辭別妻子出戰和陣亡後全城為其舉哀的場麵的描寫加重了這一形象的悲劇色彩。

奧德修斯是荷馬史詩中奴隸主特征最明顯的一個人物。他是伊大卡王,又是希臘軍中智勇雙全的將領。他具有作為奴隸主的各種品質和才幹。他足智多謀,能言善辯;他具有百折不撓的勇毅,雖曆盡磨難仍一心要返回家鄉;他對愛情專一,抵製住了女神們的種種誘惑最終回到了妻子身邊;他關心下屬,同情奴隸,受人愛戴。同時,他也有虛偽狡詐的一麵,對不忠的家奴也極其殘忍。

由此可以看出,史詩在竭力渲染各個英雄人物高貴品質的同時,並沒有回避他們的缺點,有時甚至還是嚴厲的批評。所以,一直以來,人們還把荷馬史詩看作是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先軀。

應該說,作為一部古希臘社會向奴隸製過渡時期形成的作品,史詩中的貴族化傾向是難以避免的。在當時,由於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而導致貴族與平民日益分化的傾向越來越明顯。個人財富不容侵犯逐漸被當作一種社會準則。貴族們為集團既得利益而奮勇作戰更被看作是一種至高無尚的高德。史詩所著力刻畫的一個個英雄形象也正是這些部落貴族的代表。他們的思想不僅代表著一種積極樂觀、勇於進取的人生態度,更代表著與一種嶄新的社會製度相匹配的社會道德規範。

《荷馬史詩》的藝術成就

荷馬史詩產生於古希臘文學史上神話傳說與英雄故事繁榮興盛的時期。整部作品不僅內容豐富多彩,情節引人入勝,而且在藝術上也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首先,規模宏大,構思精巧是史詩結構的一大特色。兩部史詩都以空前宏偉的規模全麵展現了處於過渡期的古希臘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麵的情況,前後共涉及了二十年間發生的曆史事件。但是史詩並沒有平鋪直敘、記流水帳似地記述其全過程,而是使用了高度集中、高度概括的創作手法,既突出了重點,又照顧了全局。《伊利昂紀》以阿基琉斯的兩次憤怒為線索,把情節高度濃縮在戰爭最後一年的五十一天中,而具體描寫的也隻是九天間發生的事情;《奧德修紀》首先描寫的是奧德修斯回到故鄉伊大卡前四十二天的海上遭遇,然後再用倒敘的手法展現了他海上十年的漂流經曆,同時又以帖雷馬科尋父和全家團圓為線索,使全篇首尾呼應,渾然一體。這樣的結構布局使全詩的情節引人入勝,極富於戲劇性。

其次,史詩用自然質樸的口語寫成,使用了大量口頭藝術的表現技巧,如誇張、烘托、比喻、固定修飾語和套語等。這些藝術手法的使用,是與其關照全局、突出重點的結構特征分不開的。誇張、烘托、比喻手法的運用貫穿始終,使全詩具有一種磅礴的氣勢,洋溢著濃厚的英雄主義氣息;在塑造人物形象時又極富表現力,如用長老們看到海倫時的驚訝的表情和交頭接耳的動作來烘托其驚人的姿色,用老鷹追鴿來比喻阿基琉斯追擊赫克托爾。同時,使用固定修飾語有效地突出了人物的個性特征,如“捷足的阿基琉斯”、“足智多謀的奧德修斯”等。重複套語的使用更體現了作品源於口頭藝術的特色,有利於加深印象和形成節奏感。據統計,全詩重複的詩句約九千行,占整個篇幅的三分之一。總之,整部作品之所以具有史詩的宏大氣勢,之所以能塑造出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正是得益於對民間口頭藝術的介鑒。

第三,詩歌本身獨特的韻律和源於神話傳說的豐富的想象極大地增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史詩采用六音步長短短格的詩體,不押韻尾,使全詩節奏鮮明又靈活多變。古希臘神話本身就包含著豐富多彩的想象,把它們納入到具有獨特表現力的詩歌當中,使得全詩在現實主義的基礎之上又增加了浪漫主義色彩。

自古以來,荷馬史詩都被看作是古希臘文化的集大成者。在這部作品中,人們不僅可以欣賞到絢麗多彩的神話傳說和氣勢磅礴的英雄故事,也可以從中了解到很多天文、地理、曆史、哲學等方麵的知識,更可以把它當作文學創作的典範來學習。從公元前五世紀開始,在古希臘雅典每四年舉行一次的慶祝節日上,人們都要朗誦荷馬史詩。後世許多著名作家如維吉爾、但丁、彌爾頓、歌德等都曾從史詩中汲取創作素材,引發創作靈感。荷馬史詩在歐洲文學和文化發展史上所產生的重大影響將使其永遠處於不可替代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