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瑪雅城市遺址。位於墨西哥尤卡坦州南部。南北長3公裏,東西寬2公裏,有建築物數百座,是古瑪雅文化和托爾特克文化的遺址。“奇琴”意為“井口”,天然井為建城的基礎。現有公路把它分為兩半。南側老奇琴伊察建於公元七至十世紀,具瑪雅文化特色,有金字塔神廟、柱廳殿堂、球場、市場和天文觀象台,以石雕刻裝飾為主;北側新奇琴伊察為灰色建築物,具托爾特克文化特色,有庫庫爾坎金字塔、勇士廟等,以樸素的線條裝飾和羽蛇神灰泥雕刻為主。
帕倫克是反映瑪雅建築藝術的一處遺址。它坐落在墨西哥恰帕斯州境內崇山峻嶺間的一塊坡地上,反映瑪雅人當年建城定居多選擇倉林山嶺的特點。據在這裏發現的刻有紀年的瑪雅碑證明,這座城市的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四二年。
帕倫克的建築群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建在金字塔上的“銘文神廟”。金字塔為正方形,共十層,向上逐層縮小,最低一層有梯階九級,其餘有梯階七級,共七十二級。“銘文神廟”就建築在金字塔頂平台上。平頂,有五個門,走廊上有壁畫、浮雕,廟的四壁都是雕刻的碑文。可惜,現在還未破譯這些瑪雅象形文字,至今無人知曉這些碑文的真正含義。這裏的建築物幾乎都是平頂或有平台。金字塔的台階象征通往宇宙的階梯,這是瑪雅建築的典型特征。
墨西哥的金字塔與埃及的金字塔雖然形狀相似,但有所不同,現已發現的墨西哥金字塔絕大多數都是供古代印第安人各部落祭祀神明的祭壇,而不是陵墓。然而帕倫克的金字塔卻是一個列外。它是公元前七世紀時帕倫克統治者巴卡爾的陵墓。據說這座金字塔是巴卡爾出生後不久就開始建造的,曆時幾十年,全部用巨石建造,在巴卡爾76歲去世時才建成。因而人們對此頗為興趣怏然。進入這座墓室,必須拾級登上金字塔,進入銘文神廟,然後沿著螺旋形的石台階才能下到墓室。據考古學家分析,這座陵墓可能還有正門,但因金字塔是巨石砌成,發掘時不想損壞金字塔而放棄了尋找。墓室的平麵頂作假拱,全用石條砌成,高七米,長九米,最寬處為四米。墓室後壁正中鑿一龕,內有一浮雕武士像,左右兩壁各有浮雕武士像三尊,墓室前端的中央置有一石棺,高約1.1米,長約2.8米,寬約2米,棺內壁四麵均有浮雕紋。棺蓋厚達27厘米,重達5噸。棺蓋麵及四周亦滿雕花紋。在石棺內中央向下鑿一石穴,它的前端為橢圓形,穴內塗滿紅色。巴卡爾仰臥在石穴內,頭戴綠玉石麵具,頸、胸、手、腕、足等處分別佩有玉製的項鏈、串珠、指環和小球。左足側前,置綠玉太陽神偶像等。
在金字塔的右前方有一宮殿。宮殿中間是一個大院,看來是當時王室觀看競技或演出的場所。走廊壁上有各種繪畫和浮雕,經曆了1000多年的時光,其顏色雖已黯淡但仍可辨認,綠色尤為清晰,後走廊的東北角有蒸汽浴室,先用火燒灼一塊巨石,然後將水澆在石上發出蒸汽,供王室沐浴。在宮殿的前方,有方形塔一座,共五層。宮殿和高塔的四麵,還有類似宮殿的建築物。金字塔前是一個巨大的廣場,它是城邦的重要的活動中心。
奇琴伊察是古希臘羅馬時期瑪雅人的聖殿,其鼎盛時期大約在公元五百年到七百年左右,對整個烏鬆布拉河盆地有著重大的影響。典雅的建築、高超的技術以及輕巧的浮雕都說明了瑪雅人的神話,證明他們是這一文明的天才創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