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論現代信息社會中的音樂教學(1 / 2)

淺論現代信息社會中的音樂教學

學術研究

作者:崔愛軍

摘 要 從學習音樂網站製作樂器談起,說到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多元智能,分析電腦繪製的思維導圖對音樂學習的幫助,討論信息技術對音樂興趣的激發,解讀網上音樂的情感教育與綠色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 音樂教學;音樂網站;多元智能;思維導圖;綠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012-02

1 引領學生登錄音樂網站,學做簡單樂器,手腦並用

教音樂的過程當中,筆者嚐試引領學生登錄樂器網站,讓學生學習上麵介紹的方法,自己製造樂器,同時讓學生自己表演音樂作品,以期讓他們手腦並用,增加對音樂的理解,沒想到效果非常好。經常是這樣的情況,在課堂上,學生隨著筆者的引領和指揮,他們使用自己製作的簡單樂器,邊唱邊演,其樂融融。這種教學形式被學生所喜愛,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的音樂綜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筆者要求他們開動腦筋,自己製作樂器,這樣既可以增加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也因為有成就感而增加對音樂的熱愛。

筆者啟發學生自己製作各種動物頭飾和麵具,讓學生自己研發動物的舞蹈動作,模仿動物的形象,自己自由組合舞蹈。學習“動物狂歡節”的時候,有的學生製作了兔子的短尾巴,有的學生製作了狐狸的長尾巴,有的學生製作了大象的耳朵……他們模仿不同動物的形象、各種動物的動作,比如有的模仿烏龜的慢爬,有的模仿杜鵑的鳴叫,一邊表演,一邊歌唱,其樂融融,直到下課鈴聲響起,依然意猶未盡,達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這種手腦並用的的方式,尤其適合低年級的中學生,他們剛剛從小學上來,童稚未失,這樣能夠激發他們對音樂的興趣。

2 利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生的多元智能,做到沙海提金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分析,每一個學生至少有8種智能:語言溝通、邏輯分析、空間認同、肢體動作、音樂賞析、人際交往、自我認同以及體悟和觀察。如果教師能夠把學生的8種智能給充分地挖掘出來,那麼每一個學生都會絕世獨立,建樹卓然。在教學過程當中,要深入學生的內心,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熟諳鼓勵之道,提倡學生的個性發揮;教學再也不能夠規行矩步,要接受新鮮的教學理念,要學習科學的教學辦法,要掌握、運營全新的、開放的課堂教學方式,把多元智能理論與音樂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讓二者如影隨形,似響應聲。這樣就能夠做到沙海提金,就能夠突出學生的某種超常的智能,就能夠凸顯優秀,彌補不足,又能夠為學生的音樂學習打好一生的基礎。

3 使用電腦繪製思維導圖,發展互動學習

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由於這個學科的特性,教師更要注重營造平等自由民主和諧的學習範圍。首先,利用電腦畫思維導圖,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學生的創造天賦會隨之產生。這樣,學生就成為學習的主人——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學習方法,每個人都有每個人對知識的理解,隻有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人,他們才能夠繪製出個性鮮明的思維導圖,隻有這樣,對知識的理解才能夠加深,對知識的掌握才能夠強化,學生的學習才擁有更多的自由發揮的空間。惟其如此,學生才能夠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才能夠正確地認識到學習音樂的意義。在整個學習過程當中,教師充分在正麵給予引導,協助學生解決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題;師生之間就思維導圖能夠進行及時交流,感受思維導圖帶來的便利,體會繪製思維導圖的興奮,達到教學相長。而且,使用思維導圖,張揚學生個性,挖掘潛能,因材施教,雖然每個學生不都會成為音樂家、歌唱家,但是教師要對學生給予這份希望,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相信他們的能力。

Tip:阅读页快捷键:上一章(←)、下一章(→)、回目录(回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