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多媒體技術 提高數學教學質量
信息化教學
作者:倪晶
摘 要 從4個方麵論述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數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策略:增加情境趣味,激發學習興趣;動態直觀演示,突破教學重難點;引發認知衝突,產生數學思考;注重動手操作,促進體悟探索等。
關鍵詞 多媒體技術;數學;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3)07-0143-02
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聲、形、色等融為一體,為教師提供理想的教學環境,解決傳統教學無法解決的問題,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極大的推動力。特別是新課程實施以來,多媒體的運用更是受到廣大教師的重視。那麼如何才能使多媒體為教學服務,提高教學效率呢?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4個方麵談談對運用多媒體技術的思考與認識,以達到優化數學教學、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1 增加情境趣味,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隻有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才會充滿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利用多媒體,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口算訓練,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很容易失去學習的積極性。為了調動學生濃厚的興趣,筆者適當地運用電教媒體,創設學生喜歡的情境。如出示可愛的小猴,說道:“今天,小猴為大家帶來它喜歡的口算題目,想請小朋友們也來算一算,你們願意嗎?”再如,媒體出示蹦跳著走來的小鬆鼠,並播放小鬆鼠的錄音:“同學們,大家好,我給你們送來了鮮美的口算果子,隻要你們能正確口算果子上的算式,你們就能吃到果子了!”這樣,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靜止的問題動態化,枯燥的口算趣味化,學生興趣濃厚,躍躍欲試。
又如,蘇教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下冊“加法估算”,考慮到動畫片《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熱播,學生對片中“喜羊羊”“懶羊羊”等形象充滿興趣、十分喜愛。所以在教學時,筆者以喜羊羊等逛超市購買商品作為教學切入口,課件出示:“懶羊羊購買了一部電話機和一個電飯鍋,我們來幫他算一算需要多少元?”看到自己喜歡的動畫人物,問題一提出,學生就興趣倍增,躍躍欲試,積極性一下子被調動起來,為本課的學習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礎。
這樣,通過電教媒體,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來。
2 動態直觀演示,突破教學重難點
在數學教學中,每節課的教學都有重點或難點,而且重難點往往是關鍵性的知識。因此,教學時,如何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至關重要。而多媒體課件,作為教學的一種輔助,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重難點。
比如,四年級“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探索“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大於第三邊”這一知識點,是重點,更是難點。在實際教學中,由於學生操作的小棒有一定的寬度,加上剪小棒的時候也有些許誤差的存在,特別是“4 cm、6 cm、10 cm”這一組在圍得時候會出現錯誤,有的時候學生能用這3根小棒“圍成”一個三角形。於是,學生可能會認為“三角形兩條邊長度的和等於第三邊”時是可以圍成一個三角形的,因為他們沒有看到理想狀態下的圍法,自然無法理解和接受,教學出現障礙。為了改變這個僵局和操作誤差,筆者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用“4 cm、6 cm、10 cm”3根小棒圍一圍,進行動態演示,更正、豐富了學生的直觀體驗,能有效地促進空間思維的發展,從而有利於學生探索發現“什麼情況下三根小棒能圍成一個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