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人類與動物的和諧,我們應該重新劃定將人類與動物區分對待的實體論界限,或者幹脆將其摧毀,可這個過程卻充滿了阻礙。曆史學家達米安·巴爾丹義憤填膺地說:“動物界其實是不存在的,我們應該停止使用‘動物’這個詞語,無論是從生物學、社會學或者曆史學的角度來說,使用‘動物’這個詞都是行不通的。我們和浮遊生物、蚊子、馬是沒什麼區別的。”此外,就代代相傳的一些風俗習慣而言,如鬥牛、打獵以及一些需要殺生的傳統宗教儀式,人們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極端的動物保護者認為不同物種之間應該擁有絕對平等的地位,我們應該像照顧嬰兒那樣去悉心照顧魚的感受。人類保護主義者則認為,這種混亂的平均主義間接地蠶食了我們長期積澱的文化底蘊,並且破壞了我們的美食傳統。法國作家裏夏爾·米勒說:“世界正在經曆一場噩夢。”他呼籲人們多吃馬肉。
吃素還是不吃素?
人類是否應該吃素一直是社會爭論的熱門話題。一旦動物不再被定義為生產資料,那麼人們是否還應該吃它們的肉呢?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麼我們就是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動物的痛苦之上。或許是被一起起農產食品加工醜聞震驚到,又或許是被素食主義者虔誠的告解所感動,西方國家對於素食的觀念正在慢慢地轉變:在發達國家,人們在肉食品上的消費正在逐年減少。越來越多有關素食的文學作品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比如美國青年作家喬納森·薩福蘭·弗爾的《吃動物——一個雜食者的困惑》,以及法國人艾默裏克·卡龍的《對牛排說“不”》。
不久前,法國L214動物保護協會以暗拍的方式揭露了一家鵝肝作坊填喂鵝時的殘忍畫麵,並以此短片成功說服了多位世界名廚不再購買鵝肝。短片中鵝被飼養員放在兩台填喂機中間,飼養員把鐵管直接從鵝的嘴部插到胃部,然後進行灌食。鵝痛苦地掙紮著,身上滿是鮮血。L214動物保護協會的發言人布麗吉特·戈蒂爾稱:“讓大眾看到這種真相是非常困難的,一般情況下,屠宰場和工業化養殖場決不允許外人進去參觀。”
法國社會學家、曆史學家達米安·巴爾丹在他的著作《家禽史》中詳細地描述了人們對動物的愛,描述了它們如何被家庭接受,以及自19世紀以來,人們對於收容所、屠宰場等不同地方的動物的關注是如何迅猛發展的。
有些動物被人們養在家裏,成為家庭中的一員。人們不願看到它們流血,不願看到它們痛苦的樣子。可是,在巴黎動物園裏,還有一隻大猩猩被關在籠子裏,它會用修長的手指把織布打結,跟你一樣,跟我也一樣,可是它有和我們一樣的權利嗎?
[譯自法國《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