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也是人
今日世界
作者:柳楊
人類與動物之間隔著的第一道堡壘在上世紀60年代就被摧毀了。著名靈長目動物學專家珍妮·古道爾發現,坦桑尼亞國家公園裏的黑猩猩竟然會把樹枝伸到白蟻窩裏“釣”白蟻吃。這是人類首次發現黑猩猩會使用工具,這一發現震驚了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類似的發現越來越多。人們發現黑猩猩會用樹葉和苔蘚做成“海綿”吸水給自己擦身子;一隻雌猩猩在過河前會先用一根小棍兒插入河中試試河水的深度;猩猩在吃帶刺的水果前會墊幾片葉子以防自己被紮到。原來,猩猩這種“低等”生物能做這麼多事情!西非的狒狒還曾被拍到用細小的樹枝掏耳朵,或清理腳趾甲裏的汙垢。還有卷尾猴,為了吃到牡蠣裏的肉,它們會找一些大小合適的石頭把牡蠣殼砸開。更讓人吃驚的是,卷尾猴還會用千足蟲的分泌物將自己渾身上下塗個遍,以此來抵禦蚊子的攻擊,效果非常好。使用工具並不是猩猩的特權。人們發現,新喀裏多尼亞島的烏鴉會叼一根樹枝在巢裏找昆蟲吃;以色列的小嘴烏鴉會叼一小塊麵包扔在水麵上吸引魚浮出水麵,然後捕食它們;2005年,生物學家驚奇地發現,在澳大利亞海域生活的寬吻海豚會用海綿保護自己的長嘴。
一旦動物發明了一些工具,它們還會把製作和使用方法傳授給自己的下一代。上世紀50年代,日本靈長目動物學者曾在宮崎縣辛島上觀察到這樣一幕:一隻雌性獼猴在清洗一個沾滿沙子的甘薯,其它小獼猴看到這一行為,也學著媽媽的樣子開始清洗甘薯。一段時間之後,島上的獼猴都學會了清洗食物。在泰國國家公園,靈長目學家克裏斯托弗·伯施觀察到一些年幼的猩猩從它們媽媽那裏學會了如何用石頭砸堅果吃。盡管大量的例子都證明了動物能夠把生活技能傳授給它們的下一代,但一些生物學家認為,用“文化”二字形容這種現象還為時尚早,動物們隻是把一些固有的傳統表現一代代往下傳遞罷了。
誠然,像鯨類這樣沒有手的動物是無法使用工具的,不過這並不影響它們想要革新的強烈意願,比如越來越多的鯨學會了一種新的捕食方法。一直以來,鯨都是通過在海底下吐氣泡來捕食鯡魚。但從上世紀80年代起,由於過度捕撈,海裏鯡魚的數量急劇減少,有的鯨便發明了一種新的方法捕食玉筋魚吃。它們不再在水下吐氣泡,而是用嘴拍打水麵產生氣泡進行捕食。30年過去了,生物學家統計發現,有40%的鯨學會了這項新的捕食技能。研究者還發現,鯨是通過自己的社交網傳播這種新技能的。鯨之間的交流非常重要,通過相互交流,它們不僅學會了唱歌,還能為適應環境變化而創造出新的技能,並把這種技能傳授給自己的後代。
一些動物的記憶能力讓生物學家大跌眼鏡。生物學家發現星鴉(一種北美洲的鬆鴉)能記住3萬處自己儲藏食物的地方。就在最近,生物學家發現鳥類和哺乳動物都具有間歇記憶能力,而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這種能力是人類獨有的。法國生物學家伊夫·克裏斯滕曾發表過幾部有關動物資質的著作(如《動物是不是哲學家?》等),是這方麵研究的專家。他解釋說:“擁有記憶能力,便能在時間的海洋裏遨遊,換句話說,就能夠計劃自己的未來。”生物學家做了這樣一個實驗:研究員給鬆鴉提供了兩種食物,一種是花生,另一種是活幼蟲,接著鬆鴉會把這些食物藏在不同的地方,為過冬做準備。鬆鴉十分喜歡吃新鮮多汁的幼蟲,不過幼蟲如果放置超過四天就會變幹。當生物學家停止供應食物後,鬆鴉開始從各處找回自己藏的食物。他們發現,前四天鬆鴉找回的都是幼蟲,直到第五天才開始找回花生吃。這個實驗證明鬆鴉具有時間觀念,而這種能力同樣存在於其它鳥類和哺乳動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