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元運:營造精神家園,做一個美的使者(3 / 3)

總之,提升建築行業質量水平和創新能力是一件任重道遠的係統工程,作為一個行業商會,我們的想法就是緊跟建築市場與時俱進,通過推動行業標準的不斷提升來規範企業運營。

中國商人:這幾年房地產業調控,商會中的會員企業受影響大嗎?

鄧元運:房地產低迷的時候,做建築最怕的就是工程款的回款問題。首先是項目少了,從我們了解的情況來看,比已往同期幾乎少了50%還多。其次是由於房地產銷售不景氣,也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資金鏈,直接影響工程款的支付和回收。

我們第一個措施,就是倡導會員企業盡量承接一些國家級企事業單位的項目,這樣資金能有所保障。第二個就是幫助會員企業選擇一些風險比較小的地產項目來做。

中國商人:我去過廣東的雲浮,現在的雲浮企業家有一些到國外承包礦山的,你認為雲浮的發展模式給建築行業帶來哪些啟示?

鄧元運:市場競爭的趨勢,我們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靠的是四個要素:規模、差異、創新和成本,這也是我們做企業的四個要素。石材企業如果從中間渠道去采購,會導致高成本。如果我把礦山買斷了,減少了中間的經銷商等各種環節和渠道的成本,總體上就會形成一種成本上的競爭優勢。

這是一個趨勢,也是一種創新。你要尋找降低成本的方式,原材料就是一個直接的環節。建築業中,人工費會占30%,材料一般是占70%,當材料的成本直接降下來,利潤空間就會增大。我們廣東這些做石材的老板,他們的理念很進步,也很有預見性。這些也不是一般企業想做就能做的,你要有資金實力,還要有遍布全球的人脈資源。

中國商人:談到建築建材行業,福建和廣東企業都是很有優勢的,你認為福建和廣東企業在產業發展和經營上各有哪些特色?

鄧元運:北京這一塊福建企業做石材規模很大,第一他有水運,第二他有傳統,第三福建當地產的石材比較多。同時,福建的木業是一代一代地傳承下來,在產業規模和加工水平方麵都有他們的優勢。

我們廣東主要是星級酒店與高端會所的室內外裝飾,這方麵我們有自己核心的東西。我們改革開放比較早,設計理念比較領先,也是有世代傳承的產業工人、管理、技術。

當前,國內四星以上的酒店幾乎都是廣東人做的,像中建、中鐵、城建等大型國有企業接過來的項目背後還是廣東人在做。因為技術、手工等整個項目的集成管理特別是細部製作,沒有這些工人你做不出來。

中國商人:你是說從產業鏈條上來看,福建與廣東建築企業平時合作是很緊密的?

鄧元運:他們有他們的特點,我們有我們的特點,各個商會有各自的特點,產業的差異都不同的。廣東人的管理也有創新意識,比較務實高效。我們的人文文化也是很直觀的,朋友跟你們做事都是直接說有個什麼項目、怎麼分、怎麼投,都是說得很明白。另外我們靈活性很強,這些都是管理理念創新的一個基礎。

這些方麵南方企業家之間差異不大,主要是南北差異大。北方是中規中矩按套路走,南方就不是這樣的。比如說我跟一個會長喝茶,他講了一個案例就很有代表性。說的是一個北方人和南方人喝茶,北方人想過你那邊拿一個東西,會把這個杯挪開,那個壺也挪開,然後再去拿。北方人是這樣的,他怕把這東西給碰了。我南方人明白這些東西不能碰了,我直接過去就拿了。

這個笑話就是一個差異。北方人是常規的、習慣性很有邏輯性的的思維。常規的東西有他的流程,萬無一失。南方人做事很直接,目的性很強,思維比較跳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