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會給予你百倍於平常的能力和智慧。因為“自信的心”能夠打開想像的心鎖,讓你能夠馳騁在理想的空間,賦予你實現夢想的“關鍵元素”——足夠的能力和智慧。
你或許也發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在你的周圍,那些十分自信的同事總能把工作完成得很好。而在你眼中,這些工作常是不可能完成的。可是到了他們那裏,一切都迎刃而解,也因此,他們越來越受老板器重。
此時此刻,在了解了自信的魅力後,相信你不會再對他們投注那麼多的驚歎和質疑。要知道,如果你自己擁有了足夠的自信,同樣也有能力化腐朽為神奇,將“不可能”變為“可能”。
當然,在灌注信心的同時,你必須了解這些工作為什麼被譽為“不可能完成”。針對工作中的種種“不可能”,看看自己是否具有一定挑戰力,如果沒有,先把自身功夫做足做硬,“有了金剛鑽,再攬瓷器活兒”。須知道,挑戰“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常有兩種結果,成功或失敗。而你的挑戰力往往使兩者隻有一線之差,不可不慎。
但換言之,如果你對自己的挑戰力判斷有誤,挑戰之後讓“不可能完成”變成現實,千萬不要沮喪失望。聰明、成熟的老板,一定不會隻看結果是成功還是失敗了。他決定你是否應該受到器重,還會觀察你的敢於挑戰的工作態度和頭腦的運用。他比任何人都明白,沒有一種挑戰會有馬到成功的必然性。所以,你依然是老板喜愛的“職場勇士”。同時,你所經曆的、所得到的,都是膽怯觀望者們永遠都沒有機會知道的——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敢嚐試。
有備而戰高效快捷
隻要總是向前走,永遠不停,成績自然就會非常驕人。最壞的習慣, 就是要麼快,要麼站,走走停停。許多人最後不能夠成才,原因就在於有著”要麼站,要麼快”的惡習。
進入E時代後,人們背負著沉重的工作壓力,快鏡頭下的職場生活,像“無數個陀螺在鞭子抽打下”沒命地、不停地旋轉,糊塗地旋轉,總是惶惶不可終日
“抓緊時間把工作趕出來”、“快點做”、“明天必須交給我”、“沒有高效率,那就隻有回家”……
在工作節奏加快的今天,企業與員工都需要一劑良藥,這就是鬆弛。鬆弛,就是讓工作負擔不超過員工的負荷能力,讓員工擁有喘息的空間,以此提高工作效率!
很講究效率的美國,建築師們上班從來都是從容不迫,有條不紊,工作強度小,基本上每個人都不會被同時安排兩個以上的項目。但是,他們在高標準的要求下,任何工作的細致深入程度,據說都是其他任何國家的建築師所做不到的,體現了一種真正的高效率——從容的高效率!
“忙!”這是當今許多職場中人的一句口頭禪和真實寫照。但是,如果問忙什麼,或者問忙是為了什麼,大多數人都會茫然地搖頭。
我們會因為“忙”而必須麵對工作疲勞的問題。緊張的職業生涯猶如不間斷的百米跨欄,當挑戰一個一個擺在麵前,起初我們也許可以輕鬆跨過,但隨著路程的不斷加長,欄高的不斷增加,再強有力的人也會遇到一個自己無法突破的極限。
在茫然中,人們失去了從容。曾有這樣一個外國諷刺劇,一個人為了節約時間,及時上班,不但早餐在車上解決,而且穿褲子、刷牙都在車上解決。他左手拿著漱口杯,右手拿著三明治,扛著一條褲子就一頭衝進了車。隨即又從車的門縫裏探出一隻手,抓走了家門口的一塊磚頭。
一路上,他先把鞋脫了,赤著雙腳,右腳踩油門,同時給左腳穿襪子,然後又用左腳踩油門,給右腳穿上襪子。他穿褲子的動作更是滑稽。隻見他把磚頭往油門上一按(正趕上下坡),磚借人力,他趁機迅速把褲子提到腰上。下一步就是刷牙,隻見他把前窗刷窗劑的管子一拔,裏麵早已儲好的水立刻就噴射了出來,他張開的大嘴正好接住。音樂響起,破車就隨著音樂的節奏越開越順。然而此時,車禍發生了!
狼吞虎咽必將令人消化不良,急於求成往往是欲速則不達。真正高效率的人,不僅事情做得快,而且事情做得又好。追求徒有外表的效率,草草了結並不能夠結束的工作,結果隻會是返工重做。所以,如果更耐心更細致些,我們的事就會做得更快。
俗話說:“不怕慢,就怕站”。會爬山的人,就是“不怕慢,就怕站”的人。他們一開始隻是慢慢騰騰地爬,別人都興高采烈地衝到自己前麵去了,但他們卻毫不在乎。等到“慢騰騰”地到達山頂的時候,他們的身體還不覺得怎麼累;而那些一開始就使勁往上衝的人此時卻在半山腰累得動彈不得了。
這個道理在企業中同樣適用。
試想,如果把“鬆弛”從員工的土作時間中拿掉,就會降低員工的反應能力,從而降低企業運作的效率。“快”一點實際就是意味著可以慢一點。有些企業為了求快,總是讓員工不停地忙碌,好像隻有忙碌才能證明這名員工在認真做事。
在知識型經濟裏,公司如果強調的是產品的“質”而非“量”的話,那麼讓員工“偷懶”一下又有何妨!在《財富》雜誌評選出來的世界500強企業中的員工們並不是特別忙碌,辦公室內反而充滿著活力。
“不怕慢,就怕站”是真正的高效率之源。
快跑未必能贏,而“慢慢地達到某個目標”往往比較實際,因為真正的效率本來就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效率就是哲學家指出的“在一個方向上長期順服”。
是的,清醒的陀螺,無不在“溫柔”的鞭子下養成了一個共同的習慣,這就是“不怕慢,就怕站”。
它們轉得很是優美,轉出的自是另一種高效率。
結果第一,用業績說話
人們常說,世界上有兩種距離,一個最短,一個最長。前者是指由手到嘴,後者是指由嘴到手。這就是說,把行動變成語言很容易,而把語言付諸行動,變為現實則很難。“能說會道”與“真抓實幹”之間存在著某種內在的矛盾。
有一個雅典人沒有口才,但是非常勇敢。有一天開大會,許多人做了精彩的長篇演說,許諾說要辦許多大事。輪到這個人發言時,他站了起來,憋了半天隻說出一句話:“大家說的事情,我都要做!”
拿破侖說:“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
職場之中,對於老板交代的任務,光說不做,隻能得到一個“誇誇其談”的名聲,而這對於個人的發展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對這樣的員工,老板一般都不會輕易信賴,更不用說得到賞識和重用。
優秀員工都懂得用行動和業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而不僅僅是嘴上誇誇其談。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最基本的還是行動:服從上級,多做少說,力求圓滿完成上級交待的工作任務。這才是員工成功獲取老板信賴的第一要領,也是你要達到像老板一樣優秀的必需條件。
對於每一名員工來說,工作應以業績為導向,專注行動過程,致力於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和行動力。工作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用行動來證明,用業績說話,就沒有人可以質疑你,更沒有人可以淘汰你,你就是最受公司歡迎的優秀人才。
業績是一個企業的生命,每一個企業都將注重業績作為自己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把業績觀當做員工的重要素質標準之一。任何一個企業運營的最主要目的,都是獲得贏利,使企業的發展越做越大。這是企業存在的根本。一個企業要想長期發展,一個成功的老板背後必須有一群能力卓越、忠心耿耿且業績突出的員工。沒有這些工作能力出色的員工,公司的輝煌事業將無法繼續下去。
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尤其重視對員工業績觀的培訓:新員工進入公司後,公司就會在員工的入廠教育中告訴他們,業績在公司文化和核心價值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且,在通用電氣公司中,所有員工無論是來自哈佛大學,還是來自一所不知名的學校,也無論以往在其他公司有著多麼出色的工作經曆,一旦進入公司就是在同一起跑線上開始工作,每一個員工都必須重新開始,員工現在及今後的表現比他過去的經曆更重要,衡量員工自身價值的是業績,是為公司所做的貢獻。
事實表明,既能跟老板同舟共濟,又業績斐然的員工,是最令老板傾心的員工。如果你有出色的業績,你就會變成一位不可取代的重要人物;如果你總無業績可言,老板想重用也會猶豫,因為他不放心。
對於員工來說,你的工作業績最能證明你的工作能力,顯示你過人的魄力,體現你的個人價值。因此,要想成為受到公司歡迎的員工,就必須用自己的成績去證明自己的能力和價值,必須對企業的發展有貢獻,這樣你才會得到企業的重用,贏得上司的青睞。同時,業績的高低也直接決定了員工的實際收益。
在IBM公司,每一個員工工資的漲幅,都以一個關鍵的參考指標為依據,這個指標就是個人業務承諾計劃。製定承諾計劃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員工和直屬經理坐下來共同商討這個計劃怎麼做更切合實際,幾經修改,達成計劃。當員工在計劃書上簽下自己的名字時,其實已經和公司立下了一個一年期的軍令狀。上司非常清楚員工一年的工作及重點,員工自己對一年的目標也非常明白,所要做的就是立即去執行。到了年終,直屬經理會在員工的“軍令狀”上打分,這一評價對於日後的晉升和加薪有很大的影響。當然,直屬經理也有個人業務承諾計劃,上級經理也會給他打分。這個計劃是麵向所有人的,誰都不允許搞特殊,都必須按這個規則走。IBM的每一個經理都掌握著一定範圍內的打分權,可以分配他領導的小組的工資增長額度,並且有權決定分配額度,具體到每個人給多少。IBM的這種獎勵辦法很好地體現了其所推崇的“高績效文化”。在這個以業績為主要競爭力的時代,沒有能力改善公司的業績,或者不能出色地完成本職工作的員工,是沒有資格要求企業給予固饋的,最終也將因自己的業績平平而麵臨被淘汰的危險。所以,對於任何員工而言,工作必須以業績為導向。
高績效是好員工的顯著標誌,沒有績效,再聰明的員工也會被淘汰出企業。但出色的業績絕不是口頭上說說就能得到的。要吃櫻桃先栽樹,要想收獲先付出。出色的業績需要人們在工作的每一個階段,都能找出更有效率的方法;在工作的每一個層麵,找到提升自己工作業績的中心環節。那麼,怎樣才能讓自己的業績步步升高呢?
1.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工作
有句口號叫做“向效率要時間”,就是說,較高的工作效率可以爭取到較多的時間;相反,浪費或者不善於安排時間,會出現工作效率低下的現象。可見,時間與效率是相輔相成的。因此,你要在工作中提高自已的效率,在指定的時聞內完成工作。
2.成為“幹得不錯”的員工
在這裏,所謂“幹得不錯”,並不僅指賣力而已,同時還包含著對其達到預期業績的能力的肯定。在現代社會裏,僅有工作熱忱、踏實還遠遠不夠,還必須要有完成工作、達到預期目標的能力才行。
的確,“那個人很老實,你就用他吧”,“他沒有其他的特長,不過很老實”,諸如此類的推薦語,如今已很難再讓人接受。福澤曾說過:“誠實並不是技能。”如果認為一個人誠實就可以看守保險櫃,那是大錯特錯的想法。有一種觀點認為,讓一個小偷看保險櫃是最理想的安排。
3.以人緣來促進工作
在一家公司中,你能不能提升業績,除了自己的工作能力之外,與自己的人緣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社會是一個交際的社會,辦事能力的確同人緣有很大關係。人緣好的人,在社會上的形象就好,人們對他的評價也高,找人辦事也容易得到理解、同情、支持、信任和幫助。因此,在你的提升業績計劃中,一定要考慮到你的人緣因素,根據人緣的好壞程度決定自己實現哪一個目標。
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標準
對於盡職盡責的人來說,卓越是唯一的工作標準。他們不會對自己說“我已經做得夠好了”,而是要求自己在每一份工作中都做到盡善盡美。在工作中習慣於說自己“做得夠好了,”的人是對工作的不負責任,也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每個人的身上都蘊涵著無限的潛能,如果你能在心中給自己定一個較高的標準,激勵自己不斷超越自我,那麼你就能擺脫平庸,走向卓越。
彼得現在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以前他隻是一個普通的推銷員。他奮起的動因是他在一本書上看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擁有超出自己想象10倍以上的力量。在這句話的激勵之下,他反省自己的工作方式和態度,發現自己錯過了許多可以和顧客成交的機會。於是,他製定了嚴格的行動計劃,並在每一天的工作當中付諸實踐。兩個月後,他回過頭看看自己的進展,發現業績已經增加了兩倍。數年以後,他擁有了自己的公司,在更大的舞台上驗證著這句話。 世界上所有完善的表現都是建立在追求卓越的精神基礎之上。
納迪亞-科馬內奇是第一個在奧運會上贏得滿分的體操選手,她在1976年蒙特利爾奧運會上完美無瑕的表現,令全世界為之瘋狂。
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納迪亞-科馬內奇談到她為自己所設定的標準以及如何維持這樣的高標準時說:“我總是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不斷鞭策自己更上一層樓。要拿下奧運金牌,就要比其他人更努力才行。對我而言,做個普通人意味著必定過得很無聊,一點兒意思也沒有,我有自創的人生哲學:‘別指望一帆風順的生命曆程,而是應該期盼成為堅強的人。’”
一般人認為還可以接受的水準,對於像納迪亞-科馬內奇這樣渴望成功的人而言,卻是無法接受的低標準,他們會努力超越其他人的期望。
在這樣的追求過程中,隻要不是出類拔萃的表現,都不可能讓人獲得滿足,進而心安理得。
甘於平庸的人並不能稱得上對自己負責。隻有把卓越當成自己的工作標準,不斷告訴自己“我能夠做得更好”,這樣才能鞭策自己不斷進步,充分施展出自己的才能,將工作做得盡善盡美。
有一個剛進入公司的年輕人,自認為水平很高,對待工作漫不經心。有一天,他的上司交給他一項任務——為公司的一個項目做一個企劃方案。
這個年輕人為了講效率,隻花了一天時間就把這個方案做完了,交給上司。他的上司一看就給否定了,讓他重新起草一份。結果,他又用了兩天時間,重新起草了一份交給上司。上司過目之後,雖然覺得不是特別理想,但還能用,就把它呈送給了老板。
第二天,老板把那個年輕人叫進了自己的辦公室,問他:“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一愣,沒敢作答。老板把方案推到他麵前,年輕人一句話也沒說,拿起方案,返回自己的辦公室,稍微調整了一下情緒,重新把方案修改了一遍,又呈送給了老板。老板依舊還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心裏還是沒底,沒敢做出明確的答複。於是,老板讓他再仔細斟酌、認真修改方案。
這一次,他回到辦公室裏,絞盡腦汁,苦思冥想了一周,把方案從頭到尾又修改了一遍後交了上去。老板看著他的眼睛,仍舊是那句話:“這是你能作出的最好方案嗎?”年輕人信心十足地答道:“是的,這是我認為最滿意的方案。”老板說:“好!這個方案批準通過。”
經曆過這件事情之後,這個年輕人工作得越來越出色,受到了上司和老板的器重。他明白了一個道理:在工作中隻有盡職盡責,才能夠盡善盡美。一個人永遠都不要對自己“說做得已經夠好了”,隻有力求完美才稱得上是對工作負責。
事實上,無論客戶、上司還是老板,真正存心挑剔的時候並不多,他們提出的要求,都是迫於某種需要。客戶擔心產品出問題,上司怕工作質量影響業績,老板則更是迫於市場的巨大壓力才嚴格要求,因為他從來都無法對市場說:“我已經做得夠好的了,你降低要求吧!”市場是無情的,有時可能隻比競爭對手稍遜一點點,就會被淘汰出局。
當每位員工將“做到最好”變成一種習慣時,就能從中學到更多的知識,積累更多的經驗,就能從全身心投入工作的過程中找到快樂。
這種習慣或許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當“做不到最好”成為一種習慣時,其後果將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機取巧也許在短期內隻會給你的上司和公司帶來一點點的經濟損失,但長此以往,它卻可能毀掉你的企業,影響到你個人前途的發展。
將卓越當成唯一的工作標準,是一句值得每個人銘記一生的格言。有無數人因為養成了輕視工作、馬馬虎虎的習慣,以及敷衍了事、糊弄工作的態度,終致一生都處於社會底層。細想一下,你的內心也應該有所觸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