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章(3 / 3)

不管你的能力有多強或者自己所持的觀點有多正確,都要給同事表現自己的機會。蘇珊是一名出色的的服裝設計師,在與團隊成員合作時,她遇到了一些麻煩。她所在的團隊中有專門的色彩專家,所有設計師在設計好一個方案後,都要與色彩專家溝通,為服裝選擇最能突出其感染力的顏色。色彩專家和每位設計師合作得都很好,除了蘇珊以外。每次蘇珊拿去的設計圖樣,色彩專家都以“蘇珊,咱們今天談不來”為由給擋了回去。幾次之後,蘇珊終於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了。原來,別的設計師拿給色彩專家的圖樣都是未著色的,隻用鉛筆描出輪廓,細節部位的設計也是在和色彩專家協商之後才進行的。而自己的不但已經按照自己的偏好塗了顏色,而且每個細節都已設計完整,這使得色彩專家沒有了發表意見、展示自己的機會,所以自己總是碰釘子。

找到原因後,蘇珊決定嚐試一下。她隨手抓起幾幅還未完成的圖樣,找到色彩專家,誠懇地說:“親愛的瓊斯,你覺得這幾個方案該采用怎樣的色彩呢?還有,這幾幅圖樣的細節設計,我很需要你的建議。”瓊斯微笑著站起來說:“我很願意為您效勞。來,我們把它們輸入電腦,然後找出最能打動我們心靈的一個。至於細節,還是等大的著色方案定了之後再考慮它吧。”

每個人都喜歡展示自己,但他們可不喜歡別人在自已麵前自吹自擂。有一句法國名言是這樣說的:“如果你想樹立敵人,隻要處處壓製他就行了。但是,如果你想擁有朋友,你必須讓朋友顯得比你突出。”讓同事顯得很高明,這就是與同事相處之道。

給同事表現自己的機會,就是要給他發言的機會和權利,不要總是自己喋喋不休;要善於傾聽同事的意見和觀點,讓他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並給予適當的肯定;接受同事與你不同的工作方式,不要對其妄加批評;不要強迫對方按照你的想法處理事情,要征求他的意見,並在行動時加以履行;在取得好的成績接受表揚時,要把同事的名字排在自己前麵……以上這些都是小事,但卻對提高你的合作能力大有助益,所以一定要認真對待。

在與同事合作時,很多人發現,自己的合作夥伴太不可理喻了。“他們的想法荒唐可笑,可他們卻固執己見,根本不給任何人協商的餘地。很多次,我們的討論都因無法達成共識而不歡而散,這也影響了我們團隊的工作效率。”一個程序編寫員抱怨說。

這種情況並不鮮見。由於每一個團隊成員都有不同的成長環境,不同的工作經曆,所以就形成了不同的思維習慣,對同一件事就會產生不同的觀點,而且有一些甚至還顯得不可思議。有些職場人士在在麵對合作夥伴的不同觀點時,頭腦中閃出的第一個念頭就是:“多麼可笑的想法!”然後就會竭盡全力說服雙方放棄自己的想法,認同自己的觀點。事實上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當別人的想法與我們不同時,我們就應該努力去了解別人,站在別人的立場分析問題,這樣既能減少不必要的摩擦,又能增進友誼,利於以後的合作。在《如何使人們變為黃金》一書中,肯尼斯-古地說:“任何人都可以和林肯、羅斯福這些名人一樣,隻要他以同情的心態接受別人的觀點,就能擁有做好事情的基礎。”

麵對分歧時,能夠設身處地地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不但是一種智慧的行為,更凸顯出你人格的高尚,它能充分地體現出你對別人的尊重和真誠,表現出你的無私和豁達。任何合作都是在這種換位思考中實現的,也隻有頻繁地進行換位思考,團隊成員才能團結在一起,實現高質量的合作。

所以,吉托德-黎仁柏在對自己的著作《打入別人的心》評論時說:“當自已認為對方的觀點和想法與自己的想法同等重要時,交談才能在融洽的氣氛中進行下去。在交談開始時,就要對方提出自己的目的或方向。當我們作為聽者時,我們要用聽到的話來管製自己要說的話;當我們作為講話人時,我們接受對方的觀念將會鼓勵對方打開心胸接受我們的觀念。”如果你想改變人們的觀點。而不至於傷害他的感情或引起悔恨,那麼你隻需從別人的立場來看問題就可辦到。

把自己融入公司的大家庭

“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應參與到集體當中,不斷學習別人的優點。社交可以增強人的能力,交往麵越廣,所得到的知識越豐富、才能越顯著。與周圍的人斷絕交往,則能力就會減弱。增加自己知識和才能的最好辦法就是與具有偉大的人格品質的人交往。

無論一個人多有學識,隻要不與周圍的人一同生活和往來,不培養對他人的同情,不對別人的事產生一點興趣,不幫助別人,不分擔他人的痛苦和快樂,那他的生命隻能是孤獨、冷漠和毫無樂趣的。同時他也無法獲得他人的幫助,無法使事業更進一步。

有兩個商人,他們同乘一輛馬車去遠方賣貨,一個商人賣餅,一個商人賣魚網。不幸的是,他們兩人迷路了,馬車也掉入了坑裏,兩人置身於荒郊野外。在那裏,他們什麼吃的東西都找不到,還要時時防範動物的侵犯。

他們兩個又都很幸運,在掉下馬車時,賣餅的商人抓住了一袋餅,賣魚網的商人也抓住了一張魚網。第一天,兩個商人坐在一起商量,如何才能生存下來,可是他們兩人都各懷鬼胎。賣餅的商人想把魚網偷走,賣魚網的想把餅偷走,第二天兩人便分開逃命了。

帶著餅的商人一直坐在那兒,希望有人路過救他一命,他每天都有餅充饑,直到第七天所有的餅都吃光了,這個商人還是沒有遇見其他人,經過考慮,商人決定去找賣魚網的商人,可是四天後賣餅的商人就餓死在了路上。

帶著魚網的商人一直在尋找大海,到第四天時,他看到了蔚藍的大海,可是他沒有力氣下網捕魚了,就這樣賣魚網的商人也餓死在海邊了。

試想一下,如果他們合作,一同享用餅和魚網,他們還會餓死嗎?

一個人總是要在團隊中生存,並通過實現團隊目標來體現生命的價值。脫離團隊,或者被團隊遺棄,都是不幸的事。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為團隊做奉獻也是為自己做奉獻;為團隊付出,也是為自己付出。

人應該多與比自己更高層次的人接觸,使自己的學識、人格、道德得到那些經驗豐富、學識淵博的人的熏陶,使自己有更遠大的理想和更高尚的情操,激勵自己在各方麵不斷努力。心心相印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無論是其產生的激勵作用,還是創造力和破壞力,都是巨大的。如果你隻與弱者接觸,那你的精神狀態和工作能力就會受到損害,你的意誌和理想也會隨之墮落。不與比自己強的人接觸是非常錯誤的,這會降低社交在我們生命中發揮的作用。與能激勵我們的人交往,其價值要遠大於成名獲利。交往和溝通都蘊藏著巨大的效益,並增強著我們的力量。

學校教育所產生的大部分價值是由師生間的切磋琢磨得來的,通過這些交流,學生擁有了銳利的思想、高遠的誌向和卓越的才能,更重要的是交流啟發了他們的希望和理想。書本的知識固然有價值,但師生的溝通、交流所得出的知識和感悟才是真正的無價之寶。

不管是誰,隻要他細心地聆聽,他就能從別人那裏得到若幹信息,而有些信息是他所不知曉的,並能改變他人生的,如果他選擇吸取,將會受益無窮。

企業是所有員工的企業,每個員工都是企業的老板、專家。因此,每一個員工都應該和其他人同心協力、精誠合作。隻有這樣,企業才會獲得長遠地發展,也隻有這樣,企業的員工才能獲得長足地進步。

與他人合作,自己就會發現自身新的能力。反之,自身某些潛能是永遠不會發揮出來的。沒有誰能在孤獨的環境中發揮出自己的全部,這時就需要別人來充當自身潛能的激發者。演說家之所以能夠發表精彩的演說,主要是靠聽眾的共鳴,喚起聽眾的廣泛同情。再出色的演說家,如果是對著空蕩蕩的禮堂發表演講,那無論如何也產生不了任何作用。

有一家很有實力的公司,你一進公司大門就會看到“同舟共濟”這四個字。這家公司裏的每位員工都知道必須與老板同舟共濟、與同事同舟共濟、與公司同舟共濟,這是進入公司的每位員工必須認識到的,也是每位員工必須做到的第一件事。

企業是大家的企業,隻有企業發展了,員工才能成長;反之員工成長了,企業才能發展。這是一種合作雙贏的關係。雙贏是一種偉大的思維,它突破了l+1=2的思維定式。

企業猶如一隻裝水的木桶,如果木桶的木板沒有很好地焊接在一起,木板之間的縫隙太大,就無法發揮其使用價值。同樣,企業也如此,如果員工之間縫隙或者矛盾太大,這個企業還能有競爭力嗎?因此,我們要提倡一種合作的理念,一種合作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