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1 / 3)

沒有一個公司需要墨守成規、不思進取、不敢改變的員工。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創新自己的工作思路是現代企業每一個員工必須努力去做的事。如果你想得到老板的器重,如果你不想被這個信息時代所淘汰,如果你想成為企業發展的推進器,那麼你就不得不走創新這條道路。隻有創新才能讓你走向成功,隻有創新才能讓你成為企業發展的推進器。

問題不隻一個正確答案

工作中的大多數問題都並非隻存在一個正確答案,它往往會有很多正確答案。我們應該努力去尋找第二個,第三個……正確答案。往往,第二個或第十個答案才是解決問題的真正有效的答案。

哈佛大學的彼得-林奇教授曾給學生出過這麼一道思考題:一個聾啞人到五金商店去買釘子,先用左手做持釘狀,捏著兩隻手指放在櫃台上,然後右手做錘打狀。售貨員遞過來一把錘子,聾啞人搖了搖頭,指了指做持釘狀的兩隻手指,售貨員終於拿對了。這時候又來了一位盲顧客……

問題隨之就出現了。“同學們,你們能否想像一下,盲人將如何用最簡單的方法買到一把剪子?”教授問。一個學生是這樣回答的:“噢,很簡單,隻要伸出兩個指頭模仿剪子剪布的模樣就可以了。”全班同學都表示同意。教授沒有否定學生的答案。不過,他明確指出:“其實,盲人隻要用口說一聲就行了。”

兩個答案都沒有錯,但從中卻凸現出不同的思維方式:學生回答問題之前,由於大腦中已輸入教授提供的“打手勢”的信息,當盲人出現時,他們便產生預見性,陷入“打手勢”的心理定勢而無法跳出來;教授卻能擺脫以往經驗,打破思維定勢,以一種全新的思維方法來思考問題。

人們在現實中都追求正確、反對錯誤,可是這種觀念卻不適合創新思維。對於創造性思考來說,如果你強烈地認同“犯錯是一件壞事”,那麼你的思維就會受到限製。犯錯是創造性思考必要的副產品,所有的思考技巧都會產生不正確的答案,但那是惟一的路。錯誤可以成為成功的墊腳石,是因為錯誤可以告訴我們什麼時刻該改變方向了。我們可以從失敗中、錯誤中獲得經驗教訓以及新的希望。

創新意味著從無到有,因而充滿著風險和不確定性,遭到挫折或失敗是正常的,但風險往往又蘊涵著機遇和未來。麥當勞連鎖店的創始人克羅克認為:“成就必須是在戰勝了失敗的可能、失敗的風險後才能獲得的東西。沒有風險就沒有取得成就的驕傲”。所以,一些優秀的企業總是熱情地鼓勵嚐試和冒險,積極支持員工的創新思想和創新行動,同時又能寬容地對待失敗,甚至鼓勵犯錯誤,以保護員工創新的熱情和積極性。

時代華納公司的已故總裁史蒂夫-羅斯曾說過:“在這個公司,你不犯錯誤就會被解雇。”矽穀公司流傳的一句名言是“失敗是可以的”。那裏的企業普遍推崇的價值觀就是“允許失敗,但不允許不創新”、“要獎賞敢於冒風險的人,而不是懲罰那些因冒風險而失敗的人”,以致有人認為,“失敗是矽穀的第一優勢”。這些都表現出勇於變革的公司對待創新失敗的寬容態度,它實際上已經成為一種理所當然的創新理念。

在IBM發生的一個事件,典型地體現出企業對待創新失敗的寬容態度。IBM公司一位高級負責人,曾經由於在創新工作中出現嚴重失誤而造成1000萬美元的巨額損失。許多人提出應立即把他革職開除,而公司董事長卻認為一時的失敗是創新精神的“副產品”,如果繼續給他工作的機會,他的進取心和才智有可能超過未受過挫折的人。結果,這位創新失誤的高級負責人不但沒有被開除,反而被調任同等重要的職務。公司董事長對此的解釋是:“如果將他開除,公司豈不是在他身上白花了1000萬美元的學費?”後來,這位負責人確實為公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企業界正在流行一個說法:“你不射門,你就百分之百沒有命中率。”創新是一種具有高度自主性的創造性活動,依賴於不同思想、意見的相互交流的撞擊,依賴於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和真誠投入。正如英特爾公司的一位項目經理歐佩達所說的:“我們盡可能給予基層員工更多的責任,讓他們比過去更多地參與公司的經營。”

企業作為一個經營運作主體,靠獲得利潤來維持發展,每一家公司都需要用常新的眼光來關注這個世界的動態,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謀求拓展。隻有不斷地創新,公司才能跟得上時代的步伐,才能得到發展;不創新,企業就沒有生命力。因此,公司的每個職員都應是創新之人。

職員傑西是公認的好同事,年年工作量都名列前茅,可是兩次晉升的機會都沒有他。先後提升的兩個同事資曆沒他深,工作量也比他少,不用說他心裏當然不服,其他同事也為他憤憤不平。公司經理知道後和他們討論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傑西雖然工作態度很好,踏實肯幹,但是從無創意,在市場變化環境中,隻有踏實肯幹是不夠的,思想古板隻會使市場停滯不前,這樣最終隻會被淘汰出局。

思想無創意不能不說是個遺憾,傑西隻能被動地等待組織上分配工作,無法主動出擊,而別人即使工作沒有他那麼踏實,卻有開創性,積極主動地向市場找需求,所以毫無開拓精神的傑西陷入困境是自然的事,他隻好自認委屈了。

有人認為既然我是小職員,領導者說什麼就是什麼,越聽話領導者越喜歡,越沒有腦筋,簡單甚至愚蠢,領導者才越賞識你。其實這又是錯誤的觀念,如果你對領導者的意圖沒有任何創造精神,你在工作上沒有任何主動精神,那麼久而久之再開明的企業領導者也是不會喜歡你的。更深一步地來說,領導者喜歡你和重用你是兩回事,領導者離不開你和提拔你也是兩回事,如果你要得到領導者的重用,就要學會去創造性地完成領導者交辦的各項任務。

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一定要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創造性,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一些變通,要善於並敢於變通,以免該斷不斷,坐失良機。領導者往往喜歡那些“領導者想得到的他能做到,領導者沒想到的他也能辦到”的下屬,但領導者賞識的善變絕非亂變,要變得合理、變得有據、變得有效才行。

惟有創新才能不斷前進

在有些企業中,不但員工對現狀感到滿意,領導者也同樣安於現狀,就好像整個企業都被魔咒催眠了似的。在這種情況下,形勢可能嚴重到使許多惡兆紛至踏來,但是著了魔的人仍然渾然未覺。

企業必須以變應變,在創新中不斷前進。不管是在哪個階層、哪個部門的員工,都要接受環境不停變化的事實,都必須意識到:我們麵對的未來世界,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世界,而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這種競爭,主要是創造力和創造性的競爭。創新精神體現了公司員工在變化中求生存,在變化中求發展的不懈追求和努力。

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企業都麵臨著同樣一個重大課題,即如何釋放創新的巨大潛力。顯然,漫無目的的創新方式其結果也隻能是於事無補、白費力氣。為了達到更高的創新效率,他們必須運用創新這一有力武器,來解決事業上最嚴峻的挑戰。

創造活動本來並不難,它隻是不同於呆板而已。幾乎所有通俗哲學讀物中都有介紹有關“布裏丹的驢子”的故事。14世紀的法國哲學家布裏丹認為,意誌是由環境決定的。反對他的人以驢子作為例證:有一頭驢子,它肚子很餓,而在它前麵兩個不同方向上等距離地有兩堆同樣大小、同樣種類的料草。驢子犯了愁,由於兩堆料草與他的距離相等、料草又是同樣的數量和質量,所以它無所適從,不知應到哪堆料草去才是最短距離,才最省力氣,於是正便在猶豫愁苦中餓死在原地了。

布裏丹的反對者試圖說明:如果沒有自由選擇的意誌,這頭驢子就會餓死。後人把這種論證叫做“布裏丹驢子”。這個故事的寓意是十分深刻的,它提示人們:許多時候,隻要有點創新意識,就會煥發創造行為,就會充滿活力,而呆板凝滯是足以扼殺創造力的。現代企業員工要在紛繁多變的市場經濟的不平衡中去尋找企業發展和獲利的機會,沒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是不可能獲得成功的。

企業員工必須樹立“以變求勝”的態度去關心企業,這其實就是一種變革思維。當一切都順利時,人易於陷入安逸的生活方式之中。以安逸的生活方式生活就會失去追求新生活的熱情。這是人的非常自然的心理狀態,用這樣的思維方式無法跟上社會變革的步伐,改良或發展必將停滯不前。

若幹年前,斯坦福大學的兩位教授詹姆斯-柯林斯與傑裏-波拉斯在訪問惠普公司的比爾-休利特時問他:在他眼裏有沒有哪家公司值得他崇拜並可以稱作楷模。他毫不猶豫地回答道:“毫無疑問,有,就是3M公司!你永遠不會知道下一步他們會想出什麼奇招來。它們的魅力就在於連他們自己很可能也不知道下一步會有什麼新招數。但即使你永遠無法預料這家公司到底會做什麼,你也知道它會繼續取得成功。”

真正想了解創新——創新是如何產生的、是什麼在支持創新以及創新對於企業的重要性的人最終將會注意到3M公司。創新並不是花點錢或者參觀一下創新企業就能實現的。在3M公司,創新是一種複雜環境的產物。3M公司最突出的天賦就是培養了一個多種因素相互促進的總體工作環境。據3M員工稱,3M有一種特殊的創新生態機製,正是這種機製使3M每年研製出了大批令人眼花繚亂的新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