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鄭恩普認敵為友 傅丹墀助紂為虐(1 / 2)

呂一民查找吉鴻昌的行動毫無進展,表弟王文動輒就是一頓臭罵訓斥。陳恭澍感到這樣拖下去不是個辦法,於是便找來王子襄、呂一民、王文、天津站情報員吳萍等一起研究對策。

王文皺著眉頭分析說:“萬變不離其宗。吉鴻昌搞秘密活動,能耐再大,要拉人也跳不過他平時的交往圈子。”

陳恭澍問:“那些圈子?”

王文說:“吉鴻昌是在西北軍發跡的。他的的活動範圍,離不開西北軍,西北軍那些失意下野的將領有很多在天津居住。我們隻要順著這條線下功夫,相信必有發現。比如,在我們的親朋故舊中,在退役的軍官士兵中,說不定就有現成的關係。”

眾特務聽了,都覺得有道理。呂一民高興地說:“王組長的話對我啟發很大。在查找吉鴻昌中,我曾經摸到這樣一條線索,這是兩個賦閑的原西北軍舊軍人,過去都在軍隊裏擔任過高級軍官……”

陳恭澍由於高興插話打斷了呂一民:“他們叫什麼?什麼官職?”

呂一民擠一下眼睛:“一個叫鄭恩普,河南人,單身漢,行伍出身,當過樊鍾秀屬下的軍長。一個叫傅丹墀,河北人,保定軍官學校畢業,當過師長,思想守舊,有些迂腐、滑頭。我想運用他們搜集情報,試探了一下,他們不屑一顧,因而就擱置下來了。不過,他們曾一再吹噓說軍政界熟人很多。其中鄭恩普就是吉鴻昌的河南同鄉,任應岐的部下,說不定他們還認識。”

陳恭澍、王文聽後,都十分高興。陳恭澍認為這條線索很重要,大力表揚了呂一民一番,指示他繼續探尋更多的情況,做到心中有底。

呂一民煞費苦心尋找的線索被上司肯定、重視,還被表揚一次,非常得意,更加賣力。他重新揀起已經擱置的線索,絞盡腦汁、想方設法接近這兩個人。經過幾次接觸,呂一民了解到:他們一個叫鄭恩普,人稱“鄭三爺”,河南人,早年作過中州大俠王天縱的學生隊隊長,後來,參加樊鍾秀的“建國豫軍”,一九三零年曾任新編第三軍軍長,兵敗後在天津賦閑。另一位叫傅丹墀,河北人,曾任襄樊鎮守使及方振武四十三軍九十四師師長等職,也是下野的閑雲野鶴。這二人服務軍職多年,在河南的時間較長,目前在家賦閑無事,經常與那些下野的老相識、老戰友在一起聚會、看戲、喝茶、閑聊,交際麵很廣,知道的事情也多。一次,二人在與呂一民的交談中,鄭恩普無意識地露了一句話:“一次飯局,曾經在飯店裏和吉鴻昌接觸過一次。”呂一民如獲至寶,感到事關重大,電邀陳恭澍赴津再晤。

陳恭澍匆忙趕到天津,聽取了呂一民的詳細報告,非常興奮.決定親自出馬,拉這兩個人入夥,謀取事半功倍的最佳效果。

狡黠的陳恭澍知道,呂一民在這兩個老軍人麵前隻所以放試探氣球,不敢稍微透漏目的動機,既害怕事泄,又擔心自己功底不深,難以下手,一旦辦砸,吃不了兜著走啊。鄭恩普和傅丹墀曆經官場多年,老於世故,就是自己親自前往說項,跟他們玩腦瓜子轉彎磨角鬥智較量心機,也覺得閱曆短淺,涉世不深,必定事倍功半,甚至毫無效果。經過反複、慎重考慮,不如單刀直入,公開亮底,說不定可收張儀蘇秦之奇效。主意既定,陳恭澍立即拜見鄭恩普、傅丹墀,直接亮明自己是力行社北平站站長,今天慕名前來拜訪軍界前輩,閑談之中,闡述了自己的政治立場,特別談到了自己擁護中央政府對吉鴻昌進行通緝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