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各行各業的競爭激烈,雖說一些社會弱勢群體得到照顧,但處於中間層的中小企老板和員工的生活壓力很大,社會上給予他們的精神及福利支援十分貧乏。這是我之前擔任香港中小企業總商會會長之時,深有體會的一點。”因此,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在成立初期,將服務對象放在了中小企業。在過去的一年多時間內,吳宏斌先生請來多位香港資深教授、工商界名人前來作演講,例如由馬時亨教授、潘宗光教授主講的《怎樣做一個快樂的老闆》、《怎樣做一個快樂的員工》,由楊家聲先生、蔡瑩瑩女士主講的《怎樣從工作中獲得快樂》,由施永青先生主講的《人生快樂的泉源》等等。
“透過這些快樂講座,我們希望大家能有正麵人生,以及懂得如何減壓、如何處理逆境、如何與人溝通等。我建議,大家在遇到問題之時,除了要多角度思考,多聆聽他人意見外,最重要的是有一個樂觀的心態。”在聽講座的同時,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也設有多種保健班,讓大家通過各種鍛煉,預防各類常見疾病和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同時還組織義工服務隊,使更多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贏得自身的滿足與愉悅。“我們不單是隻針對長者或單親家庭,而且許多人都願意體會這份參與的快樂。”在吳宏斌博士自己的公司裏,就擁有一隻由員工自發組織的義工隊伍。
快樂的隊伍在增大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的隊伍日益壯大,也收到了不錯的成效,其活動形式也豐富起來。“原本,我們的內容隻有三大板塊,快樂講座、健康的快樂、以及義工服務,現時共有五大板塊,增設了推廣快樂工作間、‘開心願望成真’。”
吳宏斌先生特意解釋道,“人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假如工作時不快樂,那麽人生便是不快樂的。”為爭取更好的效果,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聯合策動“開心工作間”推廣計劃,望提升香港企業及機構對建設“開心工作間”的認同感,鼓勵他們建設愉快的工作環境,共同提高香港人的工作快樂水平。
“開心工作間”計劃,有一個“開心企業/開心機構”的LOGO。整個LOGO是由一個標誌指數的箭頭,在一個橙黃色的圓上勾勒出一張笑臉,看起來活潑輕鬆。“我們這個計劃的門檻很低,但隻要他申請,就表示他用心去為員工營造一個快樂的工作環境,我們都會支持他們去這項工作。現今,該計劃自推出以來已有150多家公司報名參加,期望在今年六月的啟動禮之時,達到300家會員。”他說道。
另一方麵,由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打造的“開心願望成真”活動也是其增設內容的閃亮點。“這是一個名為開心願望成真的專項基金,專門用以幫助申請者完成一個開心願望。所動用的資源以每個申請不超過一萬港元。申請人隻需要在提交申請時說明達成這個願望的意義及為什麽他自己無法完成的原因即可,由我們來決定其是否能通過申請。”該活動推動以來,收到了不少的申請書,吳宏斌博士笑著說,“有一位身處癌症末期的市民,通過相關政府部門的幫助,申請到一間公屋,但因他自身無工作能力,沒有資金對房屋進行裝修及購買家電,且又不能再得到政府的資助。正在他無助之時,有人向他引薦到“開心願望成真”申請,沒想到,他的情況很快就得到批準,難題一下子豁然解決。“我們的義工發揮各自的特長,不但幫他搬新居、簡單裝修,還贈送給他價值一萬元的家電。”看到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如此為自己付出,那位癌症末期患者內心深受感動,連連道謝。“有時,以及一些慈善機構邀請貧困長者進酒樓用餐等類似的願望,隻要符合我們的要求,我們都在短時間給予批準,讓他們願望成真。”
當人們問及,“擔任香港提升快樂指數基金主席之時,你如理解快樂,如何看待自己的快樂?”吳宏斌博士微微一笑,“我感覺自己是一個很幸福的人。人的變化很大,年輕的時候比較急,但到現在看得比較開,做事情不求名利,完全是付出的心態。”一如既往的付出,吳宏斌博士在成就他人快樂的同時,亦成就了自身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