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商務
三農視點
作者:胡燕磊
編者按: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迅猛發展,其觸角已悄然延伸到了農村這一廣袤的土地上。2014年底,阿裏研究院正式發布《中國淘寶村研究報告(2014)》。報告顯示,截至去年12月,中國已發現淘寶村數量增至211個,同時全國湧現了19個淘寶鎮,以淘寶村為代表的農村電子商務正在深刻改變著中國農村的麵貌。
“80後”小夥兒裴成龍原本在北京打工,2011年回到家鄉山西省沁縣,在淘寶網上開了一家農產品網店,平日裏全家齊上陣,分別負責打包、填寫貨運單、售前售後服務……如今,在裴成龍的打理下,網店早已成了藍冠店和金牌賣家。
在山西沁縣,像裴成龍這樣通過電子商務進行創業的的農民不在少數。
農村電商使農民直接與市場對接,不但推動了農村傳統流通方式的轉變,而且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和社會轉型。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於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幹意見》發布,其中明確指出“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開展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這是中央一號文件連續第三年提及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依托特色產業嚐鮮電商
2層高的小樓、偌大的農家小院,打包完的快遞包裹堆積如山……這是網店店主許益琳位於浙江臨安市龍崗鎮的家。從去年“雙十一”、“雙十二”的網購高峰,到今年初置辦年貨的銷售旺季,許益琳一刻也沒閑下來過。
10多年前的一場車禍,讓原本健康的她終日與輪椅為伴。後來依托本地特產山核桃,許益琳開了一家堅果特產網店,幾年下來,小店規模越做越大,生意越來越紅火,僅去年的網銷額就達140多萬元。
許益琳的經曆並非個例。近年來,浙江省臨安市把培育發展農村電子商務,作為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的重要支點。據統計,目前該市已有農產品電商網店1100餘家,農產品電商規模企業38家。去年一年網售農產品超過18億元,帶動農民增收2億元以上,農產品電商網銷量在全國縣域中排第一。
和浙江臨安一樣依托當地特色產業嚐鮮電商平台的,還有河北清河縣的農民們。
清河的羊絨產業在國內外小有名氣,是中國最大的羊絨加工基地,被譽為“羊絨之都”。基於這樣的產業基礎,催生了諸多農民電商。
第一個嚐鮮者當屬該縣東高莊村青年農民劉玉國。
“借助清河盛產羊絨的優勢開網店,直接麵對消費者,生意自然容易談成。”劉玉國說,他的網店現在每天有一二百筆交易,碰到搞促銷活動,一天就有上百萬元的交易額。
劉玉國的成功很快在當地產生了帶動效應。東高莊村的農民紛紛仿效他在網上賣羊絨紗線和衫裙等……僅兩三年工夫,這個約有400多戶人家的村莊開了350家網店,1500多人從事網上銷售羊絨製品,占村總人口75%。東高莊村為此被評為全國首批3個淘寶村之一。
不僅如此,東高莊村村民轉型電子商務的舉動,還影響到了全縣三分之二的村莊。截至去年底,清河縣在淘寶網、京東等開設的網店多達7000多家,該縣也被河北省確定為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
瞄準市場帶動“三農”發展
依靠電商平台,清河縣的農民們發了家致了富,接下來如何進一步促進產業升級,帶動“三農”發展,成了擺在當地政府和村民麵前的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