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ANAXAGORAS Ⅰ“無數基質”的世界(2 / 2)

巴門尼德也許可以證明,與阿那克薩哥拉的看法相反,即使有許多基質,運動仍然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說,他可以說:如果舉出兩種自在地存在著的本質,每一種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絕對獨立的存在(這樣一種本質就是阿那克薩哥拉的基質),那麼,正因為如此,它們決不會互相碰撞,決不會互相推動,決不會互相吸引,它們之間沒有因果關係,沒有橋梁,它們互不觸動,它們互不幹擾,它們互不相關。因此,碰撞和魔術般的吸引一樣都是無法解釋的。凡是絕對異類的東西,彼此間不可能發生任何一種作用,因而自己既不可能運動,也不可能使對方運動。巴門尼德甚至還可以補充說:留給你們的唯一出路是把運動歸之於事物本身;可是,這麼一來,凡是你們稱作和看作運動的一切也就隻是幻覺,而不是真實的運動,因為,可能屬於那種絕對獨特的基質的唯一的運動,隻是一種排除任何作用的自我運動。而現在你們之所以要假定運動,又恰恰是為了解釋交替、位移、變化等作用,簡言之,是為了解釋事物相互之間的因果性和關係。然而,這些作用並未得到解釋,仍象以前一樣成問題。所以,實在難以想象為什麼一定要假設一種運動,假如它完全不能帶來你們向它要求的東西。運動根本不屬於事物的本質,它永遠異己於事物。

13.3基質相互作用的前提

為了逃脫上述論證,埃利亞派那個“不動的一”的反對者們受到了來自感性的一種偏見的誘惑。這一情形似乎是不容反駁的:每個真正的存在者都是一個占據空間的物體,一團物質,或大或小,不管如何總必在空間中延伸,因而,兩團或以上的物質不可能同處一個空間。在此前提下,阿那克薩哥拉就象後來的德謨克利特一樣假定:當它們在運動中侵入對方空間時,它們必然互相碰撞;它們會爭奪同一個空間;正是這種爭奪導致了一切變化。換言之,那些完全隔絕的、徹頭徹尾不同的、永遠不變的基質,終究沒有被想成是絕對不同的;在獨一無二的、完全特殊的質之外,它們終究都具有一種完全相同的基礎,一塊占據空間的物質。在參有物質這一點上,它們都是一樣的,因而能互相作用,即互相碰撞。事實上,一切變化完全不依賴於那些基質的異類性質,相反卻依賴於它們作為物質的同類性質。

在阿那克薩哥拉的假設中,包含著一個邏輯錯誤。因為,真正自在的存在者必定是完全無條件的整體,不容許有進一步的假設作為其原因或前提。相反,阿那克薩哥拉的所有那些基質終究是有條件的東西,它們擁有物質,以物質的存在為前提。例如,對於阿那克薩哥拉來說,“紅”這種基質不僅僅是自在的紅,冥冥中還是一塊沒有質性的物質。“自在的紅”隻有憑借這種物質才能作用於別的基質;它不是憑借紅色,而是憑借一種非紅色的、無色的、完全沒有質的規定性的東西。如果紅被嚴格地看作紅,看作真正的基質本身,也就是沒有那個基礎,那麼,阿那克薩哥拉想必不敢談論紅對於別的基質的作用——比如這樣的說法:“自在的紅”在碰撞時傳遞了一種運動予“自在的肌膚”。

由此顯然可見,一個真正的存在者是決不能被推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