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的防治困境與對策(1 / 2)

淺議高校學生心理問題的防治困境與對策

教育探索

作者:曹蕾

【摘 要】 本文在分析高校學生心理問題防治困境及其原因的基礎上,提出了解決方法兩方麵入手,主要是提高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普及程度 ;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社會環境。

【關鍵詞】 高校學生;心理問題;防治困境;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時代的發展和競爭日趨激烈,使現代人的生存壓力持續加大,而這種趨勢也延續到校園,波及者眾。青年學生在思想上尚不夠成熟,較易受到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且由於年齡特點,情緒容易出現波動,在社會壓力和不穩定情緒的雙重作用下,較易產生諸多心理問題。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防治已成為擺在高校教育者麵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人的心理狀態分為心理正常與心理異常兩類,而心理正常又包含有心理健康與心理不健康兩方麵。“真正的健康是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於完滿的狀態。”[1]“不健康心理活動”的定義是:“不健康心理活動是一種處於動態失衡的心理過程”。[2]“心理不健康狀態可包含如下類型:一般心理問題、嚴重心理問題、神經症性心理問題(可疑神經症)”,[3]青年學生的心理問題則包含在心理不健康狀態之中。

二、高校學生心理問題防治困境及其原因

高校學生心理問題防治工作的施行受製於諸多條件,麵臨眾多困境,在排查、預防、治療等各個階段都較難得到大眾的配合,高校學生心理問題防治工作空有口號而難於付諸實踐,造成這些困境的原因,細細糾來,可主要歸於如下幾點:

1、學生自身對於心理問題缺乏科學的認知

當今社會,雖然心理問題成為了困擾人們的難題之一,但是社會成員對於心理問題並沒有全麵、係統的認知,這使人們將心理問題與精神性疾病混為了一談,造成了社會上對心理問題諱莫如深的現象。青年學生在家庭和社會的環境中缺乏關於心理健康問題的專業性指導和教育,對於心理問題缺乏科學的認知,也容易將心理問題與其他疾病相混淆,從而即便在發覺自身存在心理方麵相關問題時也羞於啟齒和尋求幫助,對心理問題的相關排查工作予以拒絕和排斥,這給心理問題的排查工作造成了客觀困難,阻礙了心理問題的早期發現和輔導工作。

2、學生家長諱疾忌醫

除卻學生自身對於心理問題缺乏科學的認知以外,學生家長的諱疾忌醫,使學生缺乏社會支持係統的支持也是造成心理問題排查、預防、治療工作麵臨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青年學生雖然在年齡上大多數已成年,但是在心理上還處於對於家長的依賴期。家長的態度影響著學生的認知與行為。家長因為對於心理問題沒有全麵深入的了解,盲目擔心心理問題的出現會影響學生的前途和發展,因此對於心理問題的治療和反饋存在抵觸心理,從而導致在麵對學生心理問題時出現了諱疾忌醫、瞞報謊報的現象。學生在家長的影響之下,對於心理問題相關工作也出現抵觸心理和抗拒行為,阻礙工作的順利推進與進行。

3、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到位

學生和家長認識的不到位,反射出了社會大眾對於心理健康相關知識的普遍性缺失,而這一情況,與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普及不到位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的。學校在專業課程以及綜合人文類課程上的投入較大,而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所占的比重。並不是每一所高校都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相關的專門課程,部分高校開設了心理診室,但是也沒有發揮其應有的效用。大眾對於心理知識儲備不到位,影響了心理問題相關工作的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