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育者以自身為主體,開展各種心理健康工作
(1)提高教師自身能力,為學生谘詢心理問題打好基礎。中學老師在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前提下,應該自己去學習中學生的一些心理課程,也可進行適當的培訓,有利於自身順利的開展工作。學校作為組織者,應當進行適當的考核製度,嚴格要求每個中學教育者對中學生心理問題都有足夠的知識儲備和解決中學生常見心裏問題的能力。
(2)做學生的傾聽者。中學生處在青春期的過渡期,他們往往會因為人格的不健全,性格的不穩定,遇到事情不喜歡告訴大人們,反而選擇告訴與自己同齡的人,但同齡的學生與他們自己一樣,沒有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導致中學生做出錯誤的行為,甚至釀成大禍。作為中學教育者,應該做他們的朋友,隻有這樣,才能成為他們的傾聽者,才能及時的掌握他們心理動態,由此才能更好地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下去,讓每個學生以良好的情緒,積極地態度在學習中成長。
(3)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老師在教育中,可巧妙地創設情境,如設置難題、製造挫折等,使學生在達到目標的過程中,既不是望而生畏、束手無策,也不是一帆風順、輕而易舉,而是需付出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後才能取得,以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迎接困難的勇氣。
3、調動學生家庭的能動性
中學生的成長與他們家庭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他們的一些心理問題也可能是由於家庭因素引起的,比如:家庭不和諧,單親家庭,家庭父母有不良嗜好等。中學生成長在這樣的家庭,自己又不能夠很好的調節自身情緒,難免不會出現心理上的問題。作為中學的老師應及時主動的與其家庭取得聯係,建立良好的長期合作關係,為中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老師要求家長為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多陪伴孩子,多與孩子交流,正確引導孩子,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三、結束語
網絡的發展,信息膨脹的當下,中學生這個特殊的群體,他們的健康成長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他們能否抵擋住外來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能否保持一顆健康的心態,能否成為未來祖國有生力量的一員,是當下每個中學教育者思考的問題。在過分追求成績的學生時代,他們真的是健康的麼?他們真的過得開心麼?他們真的喜歡這樣的生活方式?忽略了他們的心理成長過程,意味著忽略了他們成長的健康隱患。
每個中學教育者,秉承負責的態度,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問題納入自己的工作範圍,關注他們的心理動態是勢在必行的舉措。中學生的心理問題是一大隱患,做到早發現,早引導, 避免學生受到不必要的傷害,確保學生以健康的心態投身到學習中去,讓孩子們學有所得,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以最好的姿態迎接激烈社會的挑戰。
【參考文獻】
[1] 姚本先,方雙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導論[M].東方出版中心,2002.
[2] 邱炳武.中學生常見心理問題[M].科學出版社,2012.
[3] 關於加強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幹意見.教基,[1999]13號.
[4] 鄭雪.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