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教育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2 / 2)

3、合作的模式

合作模式,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體現教師與學生之間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合作,通過完整的合作關係體現,保證教學的有益循環。其教學流程為教師根據教學主題提出相應的研究問題,同時讓學生利用信息網絡查詢並下載相關的材料,然後以網絡作為有效媒介,與教師進行相應的教學溝通,同時可以提交自身學習存在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通過網絡聯係整個班級,讓學生互相組合,完成問題的探討和解決。這類教學模式的開展原則主要基於教學設備比較完善,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已經有自主的意識,在保證相應的課堂紀律基礎上開展,從而能夠加強自身對於問題的應對和解決能力。[3]

三、小學教育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應規避的問題

1、教學內容不突出

小學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有:電腦繪圖,文字處理,PPT製作,網頁製作等。內容豐富,涉及麵廣。針對小學的課程,最主要圍繞“興趣”,激發學生去很好學習課堂內容。例如,在學習古詩詞時,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去做PPT,進行課堂展示,或者搜集一些關於該古詩詞的圖片等等。以上這些活動是教學的手段,並非目的,最終是讓學生懂得課堂上的內容,抓住課堂的精髓。所以在融合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要做到重點突出。

2、癡迷網絡,價值觀扭曲

互聯網技術,可以說有利有弊,教師在鼓動學生使用互聯網配合自己教學的時候,有時會導致學生被互聯網上虛幻的東西所吸引,從而使得學生癡迷網絡。例如,學生在網上搜集資料的時候,可能會忍不住玩遊戲。遊戲中,可能會包含有暴力血腥的畫麵,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所以老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應該不斷滲透正確應用互聯網和正確對待互聯網世界的知識,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3、依賴網絡,缺乏思維

依賴網絡教學,非常容易造成學生和教師缺乏積極互動的主動性。不得不承認,在教學過程中,現在很多教師在課堂懶於思維,單純將自己的課堂內容複製到PPT上,上課帶領學生略讀自己PPT內容。整堂課下來,學生並沒有深入理解或者學到課程的內容。相比於傳統課堂,這種和現代科技的融合,就顯示不出來優勢。所以,一定要在借助於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老師應該注意避免過度依賴多媒體,而忽視思維的重要性。

對於小學教育來說,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縱然教師在教學過程會因為學生定性差,從而導致教學過程的難度,但是這段時期也是學生可塑性較強的時期。而有效利用信息技術,將它與課程教學有機結合,同時拓展出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對於學生的興趣、主動性以及合作意識等多能力培養具有較大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孫寶波.淺析小學教育信息化的發展現狀及進一步推動的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2014(12)08.

[2] 張春豔.新課程理念下小學語文教學的探索[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1)223.

[3] 高桂敏.高職初等小學教育專業中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研究[J].網友世界,2012(17)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