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學生創新思維不夠發散。科技水平的提高導致學生思維的懶惰,部分老師教學方式和課程考試內容等阻礙了學生學識範圍擴充,影響創新思維的發散。
4、大學生創新自信心不夠,創新依賴性較大。一方麵是對待非本學科的創新活動不敢參與,對學科的依賴度大,另一方麵,對周圍氛圍和資源設備依賴度大,認為沒有這些條件,自己不能單獨完成創新。
結合大學生創新意識現狀特征,筆者通過調查問卷和走訪的形式對造成這種創新意識現狀的原因進行調查研究。主要有以下幾方麵的原因:(1)學生個人的受教育水平、文化基礎以及自我認知度都是學生創新意識形成和創新活動開展的瓶頸;(2)學校和係對專業的重視度,學科競賽的種類和數量也是影響學生創新意識養成的重要因素;(3)任課教師的課堂教學,學習引導,外圍創新氛圍是影響學生的思維發展和目標的製定。(4)對教師、實驗室等資源的利用途徑缺乏了解,直接導致創新活動開展思路不清晰,方向不明確,直接影響了創新意識的養成和創新活動的開展。(5)學生的團隊歸屬感不強,參與並組成團隊的途徑不清楚。這就導致許多學生想參與創新活動卻又勢單力薄無法按計劃開展創新。這是絕大多數學生有創新意識卻又沒有創新之舉的直接原因。
三、關於製定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方案的思考
1、輔導員個人創新意識的養成和強化,形成創新思考的工作模式
輔導員作為學生人生導師,對學生的影響很大,如何能在實際工作中,吸引和引導學生向積極正確的方向前進,輔導員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在實踐中摸索並創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特別是在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中,輔導員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素質,要求輔導員不被繁文縟節束縛,不完全依附經驗和書本,對新事物具有獨特的見解,同時,善於鼓勵和引導學生發現、創新,努力做好學生創新意識養成的啟蒙教師,成為學生創新意識養成和創新能力訓練過程中的良師益友。[3]
2、兩個結合,製定特定專業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方案
將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與輔導員工作實際相結合,將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與學生專業相結合,明確創新意識培養思路,搭建創新意識培養平台,整合學科競賽、科研創新等多種資源,積極探索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規律,形成以“發現興趣—培養創新意識—參與創新—帶動創新”為主線,以“學習了解—選擇方向—團隊建設—專門指導”為順序,通過新方式的活動和培訓,實現“一味灌輸”向“主動吸取”和“小競賽”到“大項目”的轉變,循序漸進,逐步實現學對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和鍛煉,不斷完善本專業的學生創新意識培養方案。
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不斷提高他們的知識水平,增強其創造能力,是實現我國一直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不竭動力。大學生積極思考並主動參與創新活動,有其重要的曆史意義。 “中國夢”對大學生的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將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終在廣大青年的接力奮鬥中變為現實,對大學生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在迎接挑戰的同時把握機遇,充分實現人生價值。輔導員要通過創新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法,將創新文化融入到學生的思想, 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完善合理的創新意識培養方案,努力做好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工作,通過新穎和活潑的活動方式實現學生創新意識的鞏固,為大學生的成長成才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令 24號,2006.7.23.
[2] 吳坤.淺談輔導員在大學生創新意識培養中的作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6.130.
[3] 柏燕,陳建順.對輔導員參與培養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思考[J].曲靖師範學院學報,2011.02.106-108.
【作者簡介】
李 穎(1987-)女,漢族,河南南陽人,碩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