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2 / 3)

4、教師隊伍不穩定,專業性不強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相對較高的課程,涉及到心理學、管理學、教育學、法律、禮儀、公共關係等諸多領域,但是現在各高校承擔此門課程的教學任務的教師多為學院分管學生就業工作的副書記、輔導員,他們雖然有著一線就業工作的豐富經驗,但是仍然缺乏專業知識的儲備和培訓,對本門課程的係統性和專業性把握不好,課程的教學效果難以保證。

5、課堂學生容量大,缺乏個性化就業指導

目前各高校的就業指導課幾乎都是大班上課,各專業的授課內容基本一致,教師主要從宏觀大局分析就業形勢、就業政策,講述求職技巧,泛泛而談,很少或者從不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長、價值觀、知識結構、能力等進行分析指導,而是一概而論,這些直接影響了學生對本門課程的學習熱情,影響了他們的職業定位和擇業成功率。

6、學生缺乏專業意識、職業培養意識、創業意識

大部分學生尤其是新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目標、就業去向不明確,沒有清醒的認識,意識不到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對自己的危機,沒有擇業的緊迫感,這些影響了學生的正確的擇業觀念的形成,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順利就業造成了影響。就目前大多數學生的就業觀念來看,絕大多數人都為 “如何能夠找到一份好工作”,而苦苦求索,卻沒有想過,為了自己,為了別人,“我如何去創造一份工作”。

二、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效果的對策

1、樹立授課新觀念,提高學生對課程的重視程度

一直以來我國的就業指導課的終極目標就是,學生能夠順利就業,即“授之以魚”,至於邁出校門之後,學生能在最初的求職單位工作多長時間,有什麼樣的發展空間,個人能力得到了怎樣的發展等等,這些問題似乎很少有人去關心,因此必須改變這門課的授課觀念,由“以魚”向“以漁”轉變。

教師授課時要轉變“滿堂灌”的授課方式,而是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自由、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態度,並通過交流、互動達到對學生的擇業態度、擇業技巧、職業決策能力、生存本領的教導,這種方式強調了學生的自我認識,並讓他們意識到自我成長的責任,關注了他們的身心發展與潛能的開發,賦予了學生求職的主動權,學生獲得“取金術”的同時掌握了“點金術”,自然對本門課程重視起來。

2、構建科學的授課體係,實現全程化教學

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其實質是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鍛煉,潛能得到發掘和開拓,這樣才能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使人力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優化。因此,就業指導課應該貫穿大學四年的始終,並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知識、心理水平,各有側重,更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進行就業指導教育。除了根據學生成長需要而安排的就業指導內容外,還應該結合不同專業的特點,各有側重,以增強教學的實效性。

教學效果的好壞,除了教學內容的因素外,教學形式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就業指導課的教學形式上,應該有所創新,實現教學形式多元化。就業指導課課堂可以引入“實踐式”教學,讓學生有所體驗、應用,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授課知識的記憶,更易於其理解,還能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感受理論知識所觸及不到的地方,從而對理論知識進行優化、調整,以達到授課的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