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案例教學在《管理學導論》課程中的應用(3 / 3)

4、不定時的讓學生分析討論生活中熟知的一些現象,解釋其與管理相關內容

在生活中有非常多熟知的原理是和管理學相掛鉤的,所以如果可以對這些原理進行分析、討論、講解,就可以幫助學生對常見的一些生活案例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同時可以更好的將管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案例5:“羊群效應”。在一群羊前麵橫放一根木棍,第一隻羊跳了過去,第二隻、第三隻也會跟著跳過去,而如果把那根棍子撤走,後麵的羊走到這裏,仍然會像前麵的羊一樣跳一下,盡管攔路的棍子已經不在了。羊群效應也被叫做“從眾心理”,更典型的一個說法就是“中國式過馬路”,別人怎麼做了我就要跟著怎麼做。而這個理論在管理學意義上的解釋就是由於對信息缺乏了解,很多投資者很難對市場未來的不確定性作出合理的預期,往往是通過觀察周圍人群的行為而提取信息作為自身行為的依據,在這種估測信息的不斷傳遞中,許多人的信息將大致相同且彼此強化,生活中最常見的“羊群效應”就是股市的跟風。

案例6:“鯰魚效應”。挪威人喜歡吃沙丁魚,尤其是活魚,市場上活魚的價格要比死魚高許多。所以漁民總是想方設法的讓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可是雖然經過種種努力,絕大部分沙丁魚還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但卻有一條漁船總能讓大部分沙丁魚活著回到漁港。這個漁船的船長一直嚴格保守著秘密,直到船長去世,謎底才揭開。原來是船長在裝滿沙丁魚的魚槽裏放進了一條以魚為主要食物的鯰魚。當鯰魚進入魚槽後,由於環境陌生,便四處遊動。而沙丁魚見了鯰魚十分緊張,左衝右突,四處躲避,也會加速遊動。這樣沙丁魚缺氧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沙丁魚也就不會死了。將這個理論運用到管理學中就是可以在組織中引入一些高質量的外來優秀“鯰魚型”人才,幫助組織改善原有內部環境,使其內部員工積極性被調動,可以更好的為組織服務。

三、對《管理學導論》課程使用案例教學的思考

管理學知識多來源於經驗,其基本原理和理論帶有相當的模糊性和有限合理性。而案例教學可以理論聯係實際,成為一個良好中介和紐帶。另外,管理案例教學中提供的現實背景、具體場景和細節內容會給學生留下很深的印象,引發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分析的能力,使學生從具體生動的實際出發,從個案中歸納總結,找出解決方法,這對培養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是很有幫助的。同時在案例討論的過程中會進行分組合作,也可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促進不同學生間相互交流與溝通。因此可見,對於管理學教學而言,案例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思想,其對於確保管理學課程教學質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餘國新.管理學案例教學的思考[J].黑龍江教育,2007.01/02.117-118.

[2] 陶建格.案例教學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08.591.

[3] 張春紅.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8.03.98-99.

【作者簡介】

段 佳(1988-)女,陝西合陽人,西安科技大學管理學院,管理學碩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