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對校外實習基地缺乏有效管理
學校與二級分院非常重視與企業洽談並簽訂合作協議, 但後續缺乏有效的維護和管理方法,這是校外實踐基地建設麵臨的普遍問題。當有實踐教學需要時,由於學校和基地的雙向互動不夠,雙贏效應不明顯,實踐基地往往不願配合甚至排斥學生實習,學校往往還必須利用教師個人關係與實踐基地進行練習、溝通。
3、實習效果不明顯
實習還是采用本科教學中的理論學完後進行實踐模式,實踐時間大多安排在學生畢業前的最後一學期,沒有采取理論之前實習、邊學習理論邊實踐的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教學計劃中實踐課程比重低,真正的實踐課程占比沒有超過40%;課程內容裏實踐教學環節少,將課堂討論、案例分析、看視頻資料當成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內容設置過於簡單,一般是采用聽取企業業務介紹、走訪企業各部門、參觀企業生產線、與企業相關人員座談等淺層麵上,而不是深人到企業生產和管理一線操作。作為常規的教學實踐及認識實習基地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在於高職院校真正具有雙師素質的教師太少,教師自身對實際業務不熟悉,另一方麵是學校與企業沒有建立“雙贏”利益機製,企業將接納學生實習當作“負擔”。
4、校外實踐基地缺乏科研與社會服務功能
大部分校外實踐基地都不是科研與社會服務基地,沒有發揮校外實習基地的科研和社會服務作用,將教學和科研相分離,關起門來做研究。
二、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探索
1、分層建設
將校外基地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為示範型基地。該類企業具有如下特征:(1)企業規模大,技術力量強,設備先進,行業領先。(2)業務全麵,管理和運行規範。(3)企業負責人社會責任感強,熱愛教育事業。(4)接納實習學生人數多。(5)校企之間在技術和人才培養等方麵能夠深入合作。此類企業可以建設成示範性的校企合作基地。
第二為常規型基地。這一層次的企業對教育事業非常熱心,但在企業規模,技術力量,行業影響,業務種類,管理和運行規範等方麵較第一層次的企業相對較弱。容納實習學生的數量有限,不能對實習學生進行全麵的實踐訓練。對此,可將其建設成為常規性實踐教學和認識實習基地。
第三為一般型基地。此類企業對教育事業不熱心,為國家、社會、地區培養人才意識不強,自身實力非常有限,但通過專業教師和學生本人的努力,或以雙贏互惠為基礎,可將其建設成一般性實踐教學基地,滿足學生實踐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