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製約高校110米跨欄運動員訓練因素分析(1 / 2)

製約高校110米跨欄運動員訓練因素分析

教學改革

作者:呂峰 劉林生

【摘 要】 高校高水平110米跨欄跑訓練的業餘性、教練員水平的低層次性、訓練場地器材和後勤保障的落後性、訓練體係和培養渠道機製不完善性,是製約高校高水平110米跨欄跑訓練成績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必須引起高度重視並采取措施加以改進。

【關鍵詞】 高校;110米跨欄跑;訓練現狀;製約因素;建議

跨欄跑在19世紀最早出現於英國,是一項技術比較複雜、對身體素質要求較高、節奏性強的短距離賽跑項目。110米跨欄跑是集速度、耐力、力量、柔韌、靈敏、協調等於一體的,並且具有較高鍛煉價值和觀賞性的田徑健身與競技的項目之一。在我國高校早有開展110米跨欄跑項目,並深受廣大師生的推崇。世界體育強國的競技體育融入學校體育做法,是當今體育強國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特點,110米跨欄跑也不例外。

上個世紀末,在國家教委和國家體委的聯合助推下,在招生政策上允許普通高校試辦高水平田徑運動隊。通過大學110米跨欄跑教練多年的努力,高水平大學生110米跨欄跑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和提高,並且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110米跨欄跑大學生運動員和體育後備人才,取得了輝煌的成績。並湧現出110米跨欄跑的健將級、國際B標、國際A標大學生運動員。

然而,從高校跨欄跑整體的實力而言,與世界先進的跨欄跑水平相比較還差距很大,因此,研究高水平110米跨欄跑運動員的訓練現狀十分必要和迫切。根據當前110米跨欄跑運動員訓練的現狀表明,其訓練的業餘性還仍然缺乏高水平的教練員以及科研團隊、訓練場地、器材設備和後勤保障,管理運行機製落後、沿襲舊的體製模式、生源質量得不到保證等問題,這些問題嚴重製約著大學生110米跨欄跑訓練水平的提高,也是製約高水平110米跨欄跑訓練成績的主要的因素。

一、訓練的業餘性

大學中的110米跨欄跑運動員,在進入大學校門後,因為學業,從主觀意識的訓練主動性上,造成了他們客觀上以文化課學習為主,業餘訓練為輔的現狀,這主要表現為:

1、管理上的結構性矛盾

110米高水平運動員文化課學習、日常生活是由所在院(係、部)管理,而訓練由體育院(係、部)學部負責,調整、餐飲、恢複則由運動員自己掌握。這種結構性矛盾已經不能適應提高當今110米跨欄跑高水平運動員訓練需要。

2、經費和訓練時間的局限性

110米跨欄跑高水平運動員受學製和經費不足的影響,每個星期能夠真正投入到訓練的時間僅為6-8個課時,從而導致了每天訓練的時間短,周訓練的時間少。根據相關文獻表明:高水平110米跨欄跑運動員每天訓練至少要達到2小時以上,每周不能少於5次,否則成績得不到進步。高水平110米跨欄跑的訓練從課時時間和周次數上計算,從訓練學意義上講還僅僅是業餘訓練,很難有高水平突破。

二、110米跨欄跑高水平教練嚴重匱乏

當前,110米跨欄跑高水平教練的組成,一是由普通體育教師擔任,這些體育教師原本的任務是以高校業餘訓練為主,對高水平運動員訓練和比賽是個“較為陌生的領域”,加之其自身訓練素質的缺乏,導致了訓練方法和手段的不適應;二是由少數高校采用的外聘高水平教練員擔任,這些教練員雖然訓練手段較為先進,但是對高校110米跨欄跑訓練、管理等方麵把握不好,難以充分發揮應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