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資源開發(6) 結合農村資源玩教具自製 因地製宜、適宜性、教育性
本土特色文化 本土特色
每個板塊都有具體課程作為支持,目標是為了使新入職教師認同幼兒教師的職業,理解幼兒教師基本的保育教育知識,盡量增加保育教育的基本專業能力,明確幼兒園一日生活流程、區域活動布置、五大領域的核心價值及班級常規活動安排,通過培訓特別是通過跟崗實習及觀摩活動,他們可以回園所即上手開展工作。這樣的培訓,既可以提升教師的專業理念職業價值,更可以通過實際跟崗模仿指導教師的基本工作流程,及時開展工作,及時有效。而他們的進步,則需要自身在工作上的探索與反思,以及後續不斷的園本培訓、以老帶新、遠程培訓等方式的係列跟進培訓,逐漸實現。同時,可以根據具體學員情況動態調整,以適應不同群體,真正實現“按需施訓”。特別是在實踐活動領域,靈活運用合理安排,在鄉土資源的利用上,也應鼓勵農村新入職教師大膽探索實踐,使課程更為合理實用。
三、新入職教師培訓課程設計依據及實施建議
1、政策依據與現實依據
政策依據:《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兒童權利公約》等文件政策精神。
現實依據:當前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如: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兒童童年的價值探索、家園共育渠道的探索等等;師資本身存在問題,如教師專業知識與專業能力的缺乏、教師職業認同感不強、保教知識與能力不足等等;幼兒園教師關注的熱點難點及培訓需求。
2、實施方式建議
(1)專家講座、谘詢答疑、經驗交流、觀摩研討、案例分析等形式。如:針對“幼兒園各領域教育活動的科學設計與組織”這一培訓內容,首先采取觀摩聽課、教學研討的方式了解,再通過專家講座和小組研討的形式理解,最後進行設計和實際教學體驗,通過案例分析達到理解與運用的效果。
(2)下園實踐與自主研修相結合的形式。安排一定的下園實踐內容,在實踐後讓學員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經驗交流、案例分析,通過自主研修內化培訓內容。
(3)名師示範課與學員實操相結合的形式。通過觀摩名師示範課,在一對一的指導下進行教育活動組織與指導的實踐。
(4)“跟崗培訓”形式。實行一對一導師製,下班實操一日活動組織,進行跟崗培訓。
3、建立合理考核機製
(1)建立學員學習個體發展檔案,記錄學員學習過程,給予客觀評價。為每一位參訓學員配備一名指導教師,並由指導教師對學員培訓情況做出評價。
(2)建立學員結業考核製度,在培訓學習結束後,根據所學習內容提交幼兒園活動設計方案和幼兒教育隨筆或論文,經審閱合格後結業,對優秀學員在結業典禮上予以表彰。
(3)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技能展示的準備,在結業典禮上予以展示,計入考核成績。
對農村幼兒園新入職教師的培訓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事關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事關農村幼兒教育的質量。2015年教育部關於國培計劃的實施安排有大幅度變革,為適應新常態思維,在整縣推動的模式下,探討不同層次的幼兒園師資培訓方案設計,意義更加重大。
【作者簡介】
舒 榮(1964-)女,四川彭縣人,副教授,西安市模範教師,陝西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庫成員,主要從事政治理論課教學與研究工作、職前職後教師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