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語文教學中“體驗型”課堂模式應用剖析(2 / 2)

3、組織遊戲,加深理解

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中,一直都將遊戲看做是擾亂課堂秩序的元凶,堅決排除在課堂之外,僅僅將對於文章的鑒賞作為課堂的關鍵和重點。但是在當前素質教育背景下,從教學目標出發,遊戲在課堂教學中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通過遊戲互動的方式,可以將學生個人的知識和經驗轉化為公共資源,同時使得這種資源得到最大限度的擴散,對學生個人經驗中的課堂價值進行挖掘,能夠加深學生對於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認識。例如,在對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個夢想》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抽出一定的課堂時間,讓學生寫下自己的夢想,然後隨機發放給其他學生,使得每一個人都能夠看到別人的夢想,為他人夢想的實現出謀劃策。這樣,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同時也可以實現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增強學生的自我認可意識。

4、建立合作,體驗成果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主要的教學目的並非對語文基礎知識的傳授,而是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相關技能,在對文章進行閱讀和分析時,能夠體會到作者蘊藏在作品中的情感和體驗,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分享其他學生的經驗,積累一些在課堂上無法接觸的東西。對於教師而言,在語文教學中,應該將外部世界與自我生命狀況相互結合在一起,這也是經過生命活動中的理解、體驗和感悟,獲得相關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例如,在對《雷雨》進行學習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鼓勵小組成員相互合作,相互討論,加深對於作品的理解和認識,然後引導不同的小組就某一個問題展開辯論,通過相互之間的交流,促進課堂教學成效的提高。

5、創設情境,激發熱情

在“體驗型”課堂模式中,注重的是學生的心理變化,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使得學生達到知覺、情感等心理功能的共同參與和體驗。教師可以立足實際情況,利用現代化電教手段,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構建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得學生能夠身臨其境,體驗課文中所描繪的場景。例如,在《一碗陽春麵》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其對於學習的熱情,使得其能夠在相應的情境下進行思考,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用“體驗型”課堂模式,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親身經曆,去體驗和感悟作品的內涵,在體驗中認識世界,感悟人生,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進而獲得更高層次的審美熏陶,對自身成長的內在需求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 王允.淺談高中語文體驗式教學[J].成功(教育版),2013(1)72.

[2] 陳有福.小議高中語文教學中“體驗型”課堂模式的應用[J].高考(綜合版),2014(9)99.

[3] 侯二桃.高中語文教學中如何運用“體驗型”課堂模式[J].語數外學習(高中語文教學),2014(9)15.

[4] 李爭豔.體驗型課堂模式的應用[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2(11)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