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心理疏導 構建農村和諧社會
新農村建設
作者:張遠靈
[摘 要] 本文主要談加強對農民群眾從眾心理的疏導、應對農村突發性事件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經濟地位的變化,從眾心理已經並將繼續給農村社會帶來新的情況和問題,加強對這一問題的研究便顯得尤為重要,有利於穩定農村社會和諧及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關鍵詞] 從眾心理 農民 和諧
[中圖分類號] S79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3-1650 (2014)05-0009-01
從眾指個人受到外界人群行為的影響,而在自己的知覺、判斷、認識上表現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方式。當前農村很多突發性事件的發生、發展往往與農民群眾在此問題上的從眾心理有直接的聯係。基於農民的從眾心理導致原本小範圍突發事件迅速擴展、甚至惡化,最終演變成群體性的事件屢有發生,影響到農村的社會穩定,破壞農村和諧的社會環境,對農村社會生活和發展具有極大地危害性。
一、農民群眾從眾心理遇到突發事件時的狀況及表現
農村人口眾多,但是農民的總體力量還是很單薄,容易受到內部爭鬥及外來的傷害,造成利益矛盾引發衝突,在從眾心理驅使下往往會發展為群體事件,其狀況及主要表現是:1)由政策性傷害引起的突發事件,如:取消或不兌現已公布的獎勵政策,某些產品國家訂購價格偏低。2)交易性傷害引起的突發事件,如:收購農產品壓價,殘次農機具、假農藥、假化肥賣給農民等。3)行政性傷害引起的突發事件,如:有些地方政府機構的少數幹部,依仗權勢橫行鄉裏,巧取豪奪,大吃大喝,亂搞攤派,嚴重侵害了農民的合法權益。4)在一些大型民俗活動中,容易引發宗族房股之間的矛盾衝突,繼而發生群體事件。一些有過宗族械鬥曆史的村莊之間易發生因聚眾鬥毆、故意傷害等矛盾糾紛引起的宗族械鬥。5)因生產、生活瑣事導致的家族成員之間或是家族和鄰裏之間的鬥毆引起的突發事件。6)因新舊利益格局的變化,為爭執各自利益而訴諸武力的突發事件。7)因意外事故引發的突發事件。
二、從眾心理對農村突發事件的影響
農民的從眾心理致使他們很容易參與突發事件之中,造成鄰裏之間、村與村之間、幹群之間的敵對、不信任、抵觸情緒,長此以往,嚴重影響新農村建設的和諧,嚴重影響地方政府在農民群眾中的威信,導致新農村建設藍圖的目標阻力加重。
農民從眾心理的實施使得突發事件愈演愈烈,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增大了基層黨委政府處理問題的難度。在農村,一些本來很小的事情,但由於雙方當事人未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途徑,加之大多數人都抱著隻要事情一鬧大,就會有人來解決的心理,從而使事情變得越來越複雜化、 越來越難辦。
農民從眾心理的實施往往使得基層黨委政府的日常工作無法正常進行,造成突發事件。如,農村的村民選舉工作,農民在不滿意候選人的情況下會采取不到會場投票的舉動,使選舉工作程序進行不下去,等等。
三、農民從眾心理產生的原因
從心理學來講,從眾心理的產生受許多因素影響:群體的規模;群體的一致性;群體的凝聚力;個體在群體中的地位;從眾的刺激對象行為表現;個體因素的影響,如個體的知識經驗,個性特征,性別差異,文化差異等。目前,造成農民從眾心理產生的主要原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