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農民整體文化素質相對偏低成為製約新農村建設的難題。農民文化科學素質的高低是衡量農民素質高低的主要標準,一定程度上決定農民對先進科學技術的認識,接受和運用能力,直接影響農業科技成果推廣的程度和效果。
三、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1.能夠優化農村幹部隊伍結構。目前,選拔優秀大學生畢業生到農村工作,能夠有效彌補現有村幹部的不足之處,有效改善農村基層幹部隊伍結構,提升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2.能夠發揮專長,推進新農村建設。大學生擁有比較豐富的專業知識和活躍的思維以及很強的適應能力,在農村工作,能夠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大力推廣農業實用技術,尋求致富門路,能夠有力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新農村建設。
3.能夠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文明風尚的形成。大學生村官通過自身的言行,使群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質,逐步引導農民群眾崇尚科學、抵製迷信、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形成積極、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
四、充分發揮大學生村官作用的措施
大學生村官一方麵有利於推動新農村建設,另一方麵也能在農村這片廣闊的土地上鍛煉大學生的實踐能力,成為黨政幹部後備人才和其他後備人才。
1.解決“村官”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的建議。建議中央、省、市、區各級整合發改、交通、建設、林業等部門涉及“三農”方麵的政策以及部分的項目和資金,成立“村官項目庫和新農村建設基金庫”,針對農村“民生”工程和“三農”問題的薄弱環節重點建設。
2.承擔具體事務提高大學生村官工作能力。第一,鄉鎮和村兩委應當注重引導大學生村官。第二,要敢於讓大學生村官獨立承擔具體工作任務。第三,鄉鎮可以結合大學生村官的專業特長和所服務村鎮的實際,幫助選擇合適的生產項目,使大學生村官到村後能夠積極利用所學知識辦成幾件實事、好事,堅定其做好農村工作的信心。
3.加強自身學習,提高建設新農村的工作能力。大學生村官缺乏農村工作經驗和熟練的農村工作方法,應該樹立學習意識,向鄉鎮幹部、村幹部學習,向農民群眾學習,在一點一滴的實踐中去認真感悟、細心體會,積累知識、增長才幹、提高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工作能力。
4.加強培訓,注重培養。大學生村官普遍缺乏農村工作經驗,加強培訓,注重培養,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定期開展一個地區中大學生村官的交流活動。二是各級組織特別是鄉鎮黨委和村黨組織對大學生村官要充分信任、關心並給予熱情鼓勵,在工作上當做培養人才來培養,積極幫助、指導、支持大學生村官的工作。三是加強理論培訓。四是駐村考察培訓。
5.做好大學生村官的職業規劃 要重視大學生村官的職業發展,健全後續保障政策。落實好大學生村官的各種優惠政策和待遇。讓大學生村官能夠“下得去、用得好、留得住”,讓其能在農村安心工作,在對社會的奉獻中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已經湧現出了許多在平凡崗位上做出重大貢獻的大學生村官。隻要國家、社會、農村基層為大學生村官提供良好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健全各種保障製度、激勵措施,做好各項配套改革,大學生村官一定能夠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李銳. 大學生村官在農村文化傳播中的作用研究[D].華中農業大學,2011.
[2]王衛兵. 大學生村官在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中的作用研究[D].河南農業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