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與死亡(代序)(2 / 3)

所以,在我眼裏。這本書不隻是童話,而是一部關於生命和死亡的,最嚴肅不過的傑作。

愛與被愛,記憶與遺忘,虛偽與真實,友誼與孤獨,痛楚與歡愉,卑鄙與崇高。還有生命。還有死亡。還有生活的態度及意義……人世間所有的美好,生命中所有的真諦,似乎都被我譯成中文後還不足六萬字的這本小書所涵包了,我怎能不稱其為傑作呢?

在這本書裏,任何一個生命都不能被無緣無故地消滅,所以我們才會聽到威伯和他的朋友們的故事。我今早目睹的那種慘劇,在本書裏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因為"這太不公平了"——也許就因此,這書才被定義為童話?

生命是嚴肅的,死亡也是。夏洛的死不是一個悲劇,因為她的生命已經達到了圓滿,就像書中描寫的那些蘋果樹上的蘋果,紅透了就要熟落,被人品嚐一樣,夏洛的精神必將被我們一再的"品嚐",所以夏洛的靈魂是永生的。不死的。長在的。永恒的。閃光的。不滅的……盡管如此,翻譯到夏洛死亡的那一章時,我還是忍不住悄悄地哭了。

我怎麼變得這麼脆弱,居然會為一隻微不足道的蜘蛛哭泣?但我很高興我還能有這樣的脆弱。它證明我還活著,我還有呼吸。

和夏洛比起來,威伯的命運要讓我們欣慰得多。他被拯救了兩次——被芬,被夏洛;被純真,被友情所拯救。

愛情當然是重要的。但我想,純真和友情也同樣,或者更重要。可能懷特也是這麼想的吧,不然他又怎麼會寫《夏洛的網》?

阿拉貝爾不會救威伯,祖克曼不會救威伯,展覽會的裁判也不會救威伯。在這些成人的眼裏,威伯隻是一頭豬。但在芬的眼裏,威伯首先是一個有權活下去的生命,其次才是一頭豬,所以威伯才會活下來。

對成人來說,芬的想法是"天真",甚至"荒謬"的,所以芬後來差點被帶到大胡子醫生那裏去。其實,芬的這個想法不是"天真",應該是"純真"才對——我們人人都曾有過純真,隻是長大後就喪失了。因此,現在的我們才不屑的稱這種想法為"天真",用著一種酸溜溜的口氣。後來,芬也漸漸喪失了這種純真,幸好她還剩下了"善良"。而我們很多人,連最起碼的善良都沒有了,隻有著老鼠坦普爾曼一樣的貪欲。

至於友情是如何拯救了威伯,書裏都寫著呢,我就不多說了。我隻想說的是,如果愛情是太陽,那麼太陽也有墜落的一天;而友情卻是光,它將永遠存在,比造物主存在得還要久,它不但讓生命更有意義,還給你生存的勇氣,激發你的創造力。

所以說,沒有威伯,夏洛的網就不會那麼獨一無二的完美;沒有夏洛,威伯永遠也不會閃光。友誼的意義及價值也就在這裏。夏洛死前與威伯的對話就說明了這一點。但我卻不願在這裏引用,盡管這是書中最重要,最感人的段落。一是因為我的譯文太差,二是怕重讀時會讓我再次陷入那不能自拔的悲傷之中。

與夏洛和威伯形成對比的,不用說,就是老鼠坦普爾曼了。盡管很多關鍵的時刻都是他幫了忙,但人們還是討厭他。他不明白為什麼,可我明白。那是因為他付出的目的,是為了索取更多回報。也因為他那自私的生活態度。這樣的生命是沒什麼意義的——所以不管他長得多肥,都是一隻討厭的老鼠。但是,有人比他還不如。

與動物們相對比的,是人。這本書裏對人的著墨不多,但卻把人物刻畫得十分生動,從中也能給我們不少啟示。

這本書裏,共有四個最大的成功:除了芬、夏洛救了威伯,威伯交了朋友外,還有一個,就是祖克曼的成功。也就是人的成功。當站在大看台上,被掌聲和歡呼聲包圍時,他覺得自己的人生獲得了最大的成功,因而終生感到滿足。

可這是虛榮的成功,一錢不值的成功,欺騙的成功。它就同小羊說的那樣:"比啥都不是還不是"。也不光是祖克曼,人類追求的多是這種成功,這種站在展覽會大看台上的成功。但等到展覽會過去,這一切都將被無情的遺忘。所以我認為,僅僅是我認為,生命的意義絕對不在這種所謂的成功裏。

在我翻譯此書的過程中,一位因《夏洛的網》而認識的朋友暮紫,曾經告訴過我,他在海外的一個懂中文的朋友聽說我要把《夏洛的網》譯成中文,認為那很難,原因之一就是裏麵的思想和中國人的傳統思想不同,我們未必能理解。我覺得他說得很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