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總,百年糕點品牌“春瑞祥”(化名)的第四代掌門人,為人憨厚、質樸,麵相透著幾分執拗與倔強。近百年來,“春瑞祥”偏安一隅,方總守著祖訓,一心一意為當地的父老鄉親做符合他們口味的糕餅。方總平時喜歡讀書,文筆也不錯,所以經常寫些讀書感想,然後分享給朋友和下屬。他寫過一篇滿懷虔敬做糕餅餡料的文章,許多人讀後都深受感動,直接網購或向他“討要”春瑞祥糕餅,嚐過糕餅的人無不誇讚,並四下傳播老字號“春瑞祥糕餅”的故事。
近些年,為了弘揚祖上留下的事業,也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方總開始學習傳統文化,開啟了作為企業家的修行之旅。求聖成賢的理想改變了方總,他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讀聖賢書,刮骨療傷般地自我反省,日間也有七八個小時讀書反思,時刻警醒自己不說謊,不發脾氣,不抱怨,凡事追求心態平和、不急不慢??如此下來已近兩年,直至今年中秋節的銷售旺季,因為被舉報違反食品操作規範,企業差點被查封停產。
在現實中,我遇到許多像方總這樣的企業家,他們心懷良知,誌存高遠,麵對粗放野蠻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紛紛覺醒,開始通過各種修行來突破自己,希望以此提升做企業的格局和境界。他們努力從老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中去探究真諦,可深究下去,發現自己渾身都是毛病,離聖賢差之千裏。於是,大多數企業家便選擇一路朝好人修去,追尋個“如如不動”。結果,披荊斬棘、所向披靡的引領企業帶頭人不見了,員工的定海神針不見了;這些老大們的心性貌似提升了,可企業家的稟性卻不見了,各種經營問題當然也就接踵而至。所謂“心在哪兒,時間就在哪兒,力量就在哪兒,結果也就在哪兒”,就是這個道理。
不得不承認,企業家仍是目前中國商業社會最為稀缺的資源,所以在選擇修行時,我們一定不能丟掉企業家的稟性,否則就不再符合“企業家”這個稱謂了。那麼企業家的稟性又有哪些呢?
中國經濟已然進入新常態:發展模式與發展速度都將進入深度調整,互聯網思維風起雲湧,技術變革與創新無時無刻不在刺激著每一個企業和企業家的神經。未來是不確定的,誰也不敢說自己對未來之路已了然於胸。張瑞敏講過:“當能見度隻有50%的時候,看得準並且抓得住就有暴利可圖;如果能見度到了80%才動手,最多獲得平均利潤;如果能見度已經到了100%,就隻有等著虧本了。”李嘉誠也有類似的表達:“當一個產品隻有10%的用戶接受它的時候,你就去生產它;當有50%的人接受時,你就去消費它;當70%的人接受它時,你就該選擇離開它了。”二者的論斷如此相似,不能不令我們震驚。因此,企業家必須對未來變化始終保持好奇,並敢於冒險與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