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音樂可視化研究(2 / 2)

音樂的可視化加深了交互式的體驗感。時下最時髦的3D投影技術就恰恰證明了這一點。音樂借助3D技術讓人們感到身臨其境,因此它被大量運用在舞台表演、陳列展覽、電影院以及大型禮堂中。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絢麗壯觀的開幕式和閉幕式的視覺投影就是音樂借助3D投影技術所產生的高端視覺盛宴。再如近年來的央視春晚,2012年的春晚節目《迎新春3D武術》、今年的《剪窗花》等,都是借助3D技術,通過音樂感知和情緒感受從而產生的形象聯想和理性感悟的審美體驗過程。在國外,1989年“音樂可視化”這一術語就出現在Robertson Card 和Mackinlay發表的文章《用於交互性用戶界麵的認知協處理器》中,可見國外在這方麵也早就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音樂的可視化是信息可視化的一個分支。目前,也有越來越多的設計師通過音樂可視化這一概念來進行信息圖表的設計,它將音符、旋律、音樂語義進行符號化、圖形化的平麵語言處理,從而使得“聽覺”意義上的音樂變成了可以“視覺”的音樂。在數字娛樂應用中,音樂可視化是立體正影像在沉浸式虛擬環境的營造。具體實踐中它主要通過音樂的沉浸感融合媒體形式,將圖像、聲音以及影像等綜合運用,從而讓體驗者的視角從真實世界轉移到營造的影視空間。這種交互式的體驗感在動畫係列片《幻想曲》、《幻想曲2000》中就可以發現。在設計師唐納德·A·諾曼的名著《設計心理學》中曾提出過“利用聲音增強可視性”,這一概念不由讓我想到工業設計大師格雷夫斯設計的小鳥水壺,當壺裏的水燒開時,壺嘴處的小鳥就會發出清脆的口哨聲,小鳥的叫聲,沸騰翻滾的開水,這一現象是否能讓我們聯想到,工業設計中如果使用音樂可視化這一概念來做警醒和提示信號,豈不是更具人性化。目前,音樂可視化還可以在我們的水藝景觀中發現,音樂噴泉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音樂噴泉智能控製係統結合音樂曲目、情感特征形成體現音樂內涵的音樂噴泉表演形式,使音樂旋律、情感、節奏通過水景藝術來完美演繹一場交響水詩。水柱的高低起伏,水流的緩慢、急促,這無疑是音樂在歌唱,水在跳舞的聽覺與視覺的完美結合。

三、小結

現代社會,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現代人對精神生活的追求,數字娛樂、光影互動傳媒等高端科技也漸漸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猛發展,音樂可視化日益得到研究機構和文化產業的密切關注。音樂可視化有別於傳統音樂藝術又不等同於傳統的視覺藝術,它是時代的產物,也是現代人考慮問題的一種全新思路。

音樂可視化通過對現在科技以及人的心理的探究,通過可視化係統、音樂感知、實時計算、交互式圖形界麵等幾個方麵的研究來對音樂做更全麵的分析和理解。但是,就目前現狀而言,音樂可視化還存在很多問題。例如,音樂可視化媒介的單一、具體應用範圍局限、音樂視覺元素的不統一、心理學基礎不完善等等,這些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音樂可視化作為當代的藝術語言,充分體現了現在社會高端科技的特點。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音樂可視化的內涵將更加豐富,應用的更加全麵,所帶來的體驗也將更加新奇和震撼!

參考文獻

[1]白亮,陳劍讚,老鬆楊,等.音頻內容分析研究[c].中國計算機大會,2003.492-296. [2]尼葛洛龐蒂.數據化生存[M].胡 泳,範海燕譯. 海口: 海南出版社,1997。

[3]信息設計,(美) 維索基·歐格雷迪 著,郭瑽 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年12月第一版,P6

作者簡介

房婷,(1988.03-),女,武漢理工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碩士在讀。研究方向:信息圖形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