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附屬板式唱腔的節奏應用
凡是必須與其它板式組合、或相依附的板式,不能獨立構成完整唱段的板式,被稱之為“附屬板式”。這類唱腔主要有【導板】、【回龍】和【哭頭】三種類型。
1.導板
【導板】屬自由節奏型的“散板類”唱腔,有“散拉散唱”的特點。它隻有同其它板式組合在一起,才能構成為完整的唱段,因此被稱之為“附屬板式”。
【導板】一般是大唱段的起始句,隻有上句形式。它既是從【散板】派生出來的,有相似的一麵,也有變化之後的特殊之處。它與【散板】相比音域偏高,唱腔更加高昂、奔放、伸展,善於表現激昂的情緒,常用於表現劇中人感情激越之時。
2.回龍
【回龍】也是附屬類板式之一。【回龍】常用於【導板】之後,做為【三眼】、【原板】之前的“中間連接板式”,它字少腔多、旋律迂回婉轉,是成套唱段中的一句完整唱腔。但是,不同聲腔中【回龍】的運用也是不同的。二黃聲腔中的【回龍】可分為上、下句兩種形式;反二黃聲腔中的【回龍】隻有下句形式;而西皮聲腔中的【回龍】不是一個完整的唱句,是屬於附加性的,字數最多不過四、五字,如果刪掉它也不影響唱段結構的完整性。雖然也能獨立成段,但常常是附屬在【西皮哭頭】或【散板】之後。
3.哭頭
【哭頭】是專門在人物哭敘時用來加強悲劇氣氛而使用的,故它也有[哭腔]的別名。它本身隻作為某一板式的附加唱句來使用,不能構成獨立唱段。
不同聲腔中【哭頭】的運用也是不同的。二黃聲腔中的【哭頭】可分為【單哭頭】、【整哭頭】和【上板哭頭】三種類型。其中【單哭頭】和【整哭頭】是“無板無眼”的節奏形式,【上板哭頭】是“一板一眼”,2/4節拍形式;反二黃聲腔中的【哭頭】隻有【單哭頭】一種類型;而西皮聲腔中的【哭頭】可分為【單哭頭】、【整哭頭】和【大哭頭】三種類型,都是“無板無眼”的節奏形式。
在京劇傳統唱腔音樂的實際創作中,除了上述提到的皮黃腔的板式以外,還有【南梆子】、【四平調】、【高撥子】、【娃娃調】、【漢調】、【徽調】和【吹腔】及多種“雜腔小調”也被廣泛運用。這些腔調的使用,既增添了京劇唱腔的風韻,也豐富了唱腔旋律的色彩,擴充了節奏運用的功能性。
事物的發展需要不斷的換代更新,從塑造人物感情、性格、時代感的要求出發,創新板式的出現有著必然性,它也是事物發展的必然現象。現代京劇中,在繼承傳統板式的基礎上,京劇聲腔有了很多創新和突破,發展創作了一些新板式,為京劇唱腔發展開拓了新的思路。但不管是傳統板式,還是創新板式,都要根據舞台節奏的需要正確的運用。
作者簡介
齊歡,國家二級演奏員,畢業於中國戲曲學院,碩士研究生。現任職於上海戲劇學院,同時受聘於上海音樂學院。曾獲得第六屆波蘭國際戲劇院校藝術節“最高榮譽獎”;全國首屆京胡北京邀請賽“青年組金獎”;中華青少年文藝英才推選活動上海賽區“優秀園丁獎”;第八屆上海文化新人“提名獎”;遼寧省第五屆藝術節“優秀演奏獎”。多次出訪英國、愛爾蘭、意大利、瑞典、波蘭、新加坡、伊朗、韓國及港澳等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演出和講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