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以財務管理工作創新推動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的若幹思考(2 / 3)

(二)立足監管,用好服務業發展專項資金

一是專項資金必須用於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試點。筆者認為,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不單單是試點省的事情,沒有列為試點的省份,也可以積極行動,選擇基礎條件較好、代表性較強或在某一方麵具有優勢的市、縣開展試點。各級財會部門要積極推動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發揮作用,有所作為。省級社參與資金分配,要改變以往“撒胡椒麵”的做法,加大對試點地區和試點領域的支持力度,特別要突出支持改革試點工作6個方麵的主要內容,切實發揮專項資金的導向作用,做到“誰改革、誰獲益”。

二是充分利用專項資金支持範圍擴展的有利條件。除原有的四大網絡建設外,專項資金還可以用於為農綜合服務平台建設,這對供銷合作社加強基層組織建設、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係是一個極大的利好消息。省級社可以因地製宜,根據本省供銷合作社綜合改革方案,適時適度調整專項資金的支持重點。

三是加強製度建設。供銷合作總社正在起草本級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明確項目主體及其責任,劃清各部門管理權限,規範項目申報、評審和資金撥付流程。省級社財會部門也可以結合本省實際,統籌考慮省內配套資金管理模式,製定適合自身特點的管理辦法。

四是配合財政部門,組織好項目的申報與評審工作。從曆年項目申報的情況來看,普遍存在項目儲備不足、規模小、數量多、質量低、布局散的問題。以往的集中評審方式雖然效率很高,但時間短、內容過於簡單、量化標準單一,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在組織項目申報時,可以采用分類申報的方式,加強對數量、規模等條件的限製,盡可能把條件成熟、質量高、公益性強的項目篩選出來;評審可以嚐試委托有相應資質的第三方具體實施,摒棄以往固化、單一的打分體係,采用更加全麵、深入、靈活的評審方式。

五是做好跟蹤監管工作。審計部門一直在加大對財政資金使用的審計力度。對此,財會部門要高度重視,積極配合,通過完善管理製度、開展內部審計等措施,進一步完善專項資金監管流程,及早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把資金安全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財會部門日常工作任務重,筆者建議可以借助社會力量,委托有資質的事務所進行定期審計檢查。要明確項目主體的責任,項目主體應該對項目的真實性、合規性以及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負直接責任。

六是做好績效評價工作。目前,財政部正在試點對專項轉移支付開展績效評價,總社擬在下半年啟動專項資金績效評價指標體係框架製定的有關工作。筆者建議這方麵應上下互動,廣泛交流,互相學習好的經驗和做法。

七是做好項目儲備工作。總社和部分省級社已建立了項目庫,但項目庫不能隻建不用,必須更新信息,培育跟蹤,滾動管理。對於一些公益性強的、聯合合作的重點項目,更應該重點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