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雷雨》文本若幹問題的質疑與討論(2 / 2)

周樸園的第三段婚戀,從上可以推算出,周樸園與周蘩漪在1906年開始結婚,1905年確定戀愛關係,直到文中提到周樸園去看望瘋了的妻子。

文中提到的周樸園的三段婚戀中,主人公對第一任妻子的感情是真摯的,由於封建思想的束縛,導致魯侍萍跳河自殺;而第二段戀情劇中提到的少之又少,導致很多讀者完全忽略了周樸園還有這樣一段離奇的婚姻[3]。第三段戀情由於周樸園與周蘩漪的不和諧,為周萍和周蘩漪亂倫提供了有效的鋪墊。通過三段婚姻的交織,從而組成了《雷雨》故事情節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表現了周樸園對魯侍萍的真摯的感情,由於劇中對周樸園這段婚戀關係交代的不詳,容易引起讀者的困惑,這就表現《雷雨》也並不是無瑕疵的。

三、周萍與周蔡漪的崎戀愛時間有待考證

文本中提到周萍與周蔡漪的亂倫戀愛,表現出了周萍與周蔡漪對周樸園的怨恨。周平作為周樸園之子與後母發生不倫戀愛是在什麼時候呢?文中提到“周蘩漪對周平說,你的父親他對不起我,他把我騙到你們家,生下了孩子,十幾年把我變得和石頭一樣的死人,你又突然從鄉下出來,把我變得母親不像母親,情人不像情人。”從這裏可以看出他們的戀愛關係發生在十幾年前,周平從鄉下出來的時候,那時候應該在1916年,之後到1923年周萍和魯四鳳相戀,周萍與周蔡漪的崎戀愛告終。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雷雨》是我國話劇舞台上的一部巔峰之作,通過不同的劇情反映了我國封建社會存在的一些問題、階級鬥爭。通過一些人物的表現來探究人性困境等哲理問題。通過戲劇化的構思,把《雷雨》推向巔峰。本文通過對《雷雨》的細節做出探討,為廣大讀者進一步了解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周嘉昕.從文本到思想史——關於馬克思恩格斯哲學文本研究的方法論思考[J].學習與探索,2012,(02):123-124.

[2]王俊虎; 張鵬升.《雷雨》文本若幹問題的質疑與討論[J].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2):223-224.

[3]孫平華;王春.《世界人權宣言》中文本翻譯的主要問題研究[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9,(06):145-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