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說《天仙配》中民間與革命兩種話語體係的衝突與合謀(2 / 2)

三、兩種話語體係的衝突與合謀

麵對小女兵的最終歸屬, 村長和老楊都為了維護自己所處的話語體係而產生了一係列明顯的衝突,都極力在解構對方的立場,而維護、重建、鞏固自己的立場。小女兵在故事中處於失語的狀態,她在文中的出現是由兩次碎片化的回憶拚貼而成的。第一次是在村長想了三天三夜才終於想起的,而目的隻是為了給死去的孫喜喜結個陰親以安慰他的父母。第二次是在退休幹部老楊幾十年之後寫作回憶錄的時候,才萌生了尋找她的念頭。村長和老楊在小女兵身上都有自己的情感寄托,小女兵成為兩股力量對抗中的一個工具性存在,而根本沒有顧及小女兵這個在戰爭中犧牲的英雄。小女兵去世幾十年,卻也不能逃脫任人擺布的悲劇命運。所以從這個視角來看,二者又何嚐不是一種無意識的合謀。

他們無意識的合謀也說明了他們自我標榜的唯物主義的失效。老楊如果擁有徹底的唯物主義,那又何必在乎小女兵埋葬的地方;他說“她信仰共產主義,是無神論者”【7】,已經是自我否定。村長也是一個自我分裂的人,他明知道結陰親是唯心主義,違背了他心裏深處還存在的唯物主義。但是他又覺得唯心主義好,可以慰人心,讓人有個念想。他們的爭論導致的是一個無法言說的生命的悲劇。人最終的死亡其實隻是符號的死亡,身體隻是人存在的一個形式、符號而已,身體的最終歸宿相比於思想的靈魂並沒有那麼重要。

四、結語

從《天仙配》可以看出,王安憶試圖跳出曆史循環論,把合墳當作一個新的曆史起點而不是曆史終結點,重點敘述合墳以後引起的一係列矛盾衝突。從整個文本來看,作者是帶著傾向性在敘述,站在民間話語體係的角度對現代文化進行批判。通過這個文本,不得不讓我們對八十年代阻礙我們進入現代化的那一套體係的價值進行重新評估,以及戰爭中女性的命運該何去何從。

參考文獻:

[1][2][3][4][5][6][7]《天仙配》:王安憶短篇小說編年1997-2000,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