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簡析辛克萊·劉易斯《大街》中的政治與社會理想(2 / 2)

在小說《大街》中,故事的女主人公卡蘿爾出生於城市的一個法官家庭,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是一位充滿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思想的單純而美麗的姑娘。當她嫁給了男主人公威爾後便跟隨丈夫回到了他的家鄉戈弗鎮,他們原以為從城市回到鄉村就可以遠離城市生活中的拜金主義和實利主義,過上田園牧歌般的清淨自然的生活。可惜天不遂人願,那裏的生活單調乏味,並不如她想象那樣,而且這裏的居民還非常封閉、保守和狹隘,卡蘿爾不甘心就這樣虛度青春和美好年華,於是她開始想方設法來改變這個封閉的小鎮。然而她的努力總是遭到小鎮上保守勢力的阻撓、破壞甚至造謠中傷。在各種打擊下,她感覺心力交瘁,選擇了暫時離開戈佛小鎮來到了華盛頓。在遭受了種種挫折之後,卡蘿爾逐漸變得心灰意冷,慢慢地失去了往日的激情,在不知不覺中她向現實妥協了。她的丈夫威爾也始終不理解她為何如此熱衷改變。

小說的女主人公是作者本人的代表,作者在她身上寄予了自己在美國城市化進程中的社會和政治理想。劉易斯出生在美國索克中心鎮,深受愛默生超驗主義思想的影響,又加上他曾在大城市學習和工作,快速城市化和工業化帶來的環境問題、社會問題讓他那顆敏感的心無比懷念昔日的鄉村美景和浪漫主義的鄉村生活。他把這種想法寄托在卡蘿爾身上,她跟誰丈夫來到戈弗鎮就是想到那裏尋求富有浪漫主義情調的自然的生活方式。當她發現小鎮居民的封閉、狹隘和保守時又激情滿懷、信心滿滿地想著去改變他們,這體現了劉易斯期待改變落後愚昧的美國鄉鎮的政治和社會理想。雖然作者在小說中運用了辛辣的諷刺手法來揭露小鎮上人民的種種劣跡和缺點,但是,本文作者認為,他之所以如此深刻地批判和揭露美國社會的弊端,不是為了批判而批判,而是為了表達了他心中的社會和政治理想——希望通過人們思想的改變,形成一個和諧、單純的良性循環的社會。

三、結語

辛克萊·劉易斯生活在美國城市化、工業化快速發展的時代,美國也在這一時期碰到了前所未有的環境問題、社會問題,人們的生活方式獲得了巨大的改變,但同時也帶來了巨大挑戰。人們一邊向往物質繁榮的城市,另一邊又渴望自然淳樸的鄉村。城市裏的人際關係變成了惡性競爭和赤裸裸的金錢關係,而鄉村的裏的人們卻又封閉、保守、愚昧和狹隘。所以,劉易斯的理想應該是希望改變,改變城市人的那種唯利是圖的金錢主義,改變鄉村的封閉、保守和狹隘。但是這種理想能不能實現,這又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同時也是值得當下的中國人好好思考的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欣.《大街》中美國城市化發展對鄉村形象的建構. 語言文學研究,2013年第3期。

[2] 覃召文,劉晟 . 中國文學的政治情結 [M] . 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6。

[3] 辛克萊·劉易斯著. 潘慶舲譯. 大街 [M], 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