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此種種,男性形象的陰柔化趨勢似乎已成為當前社會的一種顯在現象。作為一種藝術表現方式的電影,《小時代》中男性角色的陰柔化趨向一定程度上切近著當下部分群體的精神特質。
二、迎合青少年消費者心理的需要
追求中性化風潮,既是青少年的一種遊戲心態,又帶有一種反叛的味道。對性別判斷模糊化的認同成為青少年亞文化抵抗的一種表現形式,甚至演化為一種時尚行為和標榜獨特性自我的佐證。《小時代》影片憑借時尚另類的發型和光鮮亮麗的服飾陰柔化的男性主體塑造顛覆著傳統男性形象,給人以新奇感,一係列俊美的男性形象展列更是打造了一場視覺的盛宴,營造出一種狂歡效果。
鮑德裏亞曾說:“性欲是消費社會的頭等大事,一切給人消費的東西都染上了性暴露癖。同時,性本身也是給人消費的。”商品經濟社會,為了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影視傳媒不得不挖空心思地去包裝和打造那些外形俊美的影視明星,塑造出一個個所謂的集中著美與時尚的理想身體形象。
社會經濟結構的轉變使得男性與女性的性別消費漸趨持平,“看”和“被看”交織、重疊。當前社會呈現出由男性為主的消費主義向以女性為主的消費主義過渡。可以說女性的審美觀念漸漸引導著社會消費的潮流。由此,圍繞“男性身體”所進行的商業消費愈演愈烈。商業手段的操弄,男性的身體因“被當作了被動的性對象來使用”而更顯“色情化”。電影通過男性發達的肌肉和性感的流線體刻畫,對女性消費群展開營銷攻勢。《小時代》的製作者郭敬明在受訪時坦言,《小時代》以90後女性為主要的目標群體。為了迎合年輕女性受眾,《小時代》凸顯著女性欲望視野中的男性及其身體。《小時代》中出場的男性幾乎全是年輕的帥哥。不論是瀟灑多金的還是才華橫溢的,“帥”始終是排在首位。電影甚至采用慢鏡頭、仰拍等手段細致描摹著人物的俊美外形。《小時代I》、《小時代II》中均有男性的半裸鏡頭。配合一定的燈光技術,他們出眾的外表,傲人的身材,精致的五官,白皙的皮膚催生了眾多觀影女性的性幻想。相比較於那種威武強壯的男性形象,這種陰柔化的男性形象看起來少了一些攻擊性,是一種無害化象征,給置身於當下激烈社會競爭中的女性帶來更多親切和安全感,擁有此類男性為男友自然成為幸福女人的標識。這便導致眾多的女性觀眾陷落到一種擬態環境中,得到虛假的欲望滿足。因此,以消費品樣式存在的男性角色必須按照市場需求進行打造,大量陰柔化男性形象隨之湧現。
參考文獻:
[1]徐瑞青:電視文化形態論——兼議消費社會的文化邏輯[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版。
[2](法)鮑德裏亞.消費社會[M].劉成富,全誌鋼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3]周振東:性別的僭越一男裝中性化現象研究[D].福建師範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