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法語電影《兩天一夜》看歐洲主要的社會問題(2 / 2)

2、種族問題。

桑德拉在爭取票數的時候,有人同情、有人無奈、有人冷酷甚至譏諷,大家在支持桑德拉和放棄1000歐元獎金的抉擇中,顯得十分無奈。尤其是黑人臨時工Alphonse,他在第二次投票時,頂住壓力把票投給了桑德拉。最終,桑德拉獲得的投票未過半數,不能留下。但是老板對於她在短短的兩天一夜能夠爭取到8個人的支持表示驚訝和讚賞,決定辭退一個工人,這樣桑德拉就可以留下。麵臨被辭退的那個工人就是在艱難抉擇中還是把票投給桑德拉的黑人Alphonse,所以桑德拉拒絕了老板的提議。

在歐美地區,雖然消除種族主義和人權運動使得有色人種的權益得到很大的保障,社會地位也在不斷的提高。但是種族歧視仍舊存在。一份工作中,如果有色人種和白人競爭的話,白人勝出的幾率遠高於有色人種。據統計在求職時,黑人的失業率比白人高8.5倍。

反歧視機構的建立對於用工歧視和對黑人等有色人種的歧視和不平等對待等問題投入了更多的關注。該機構通過展覽、集會或是遊行示威讓越來越多的人消除歧視、尊重個人、注重人權及隱私。

3、心理與暴力問題。

該問題在影片中並未突出呈現,導演也未重點交待。女主人公神經脆弱,但表現的沒有那麼躁動,更多的是心理的壓力。因而呈現出了現代人在生活工作中的巨大心理壓力。現在患有心理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我們也逐漸意識到健康不僅僅指的是身體上的,更是心理上。近來,抑鬱症、躁狂症等心理疾病發病率越來越高,這與社會氛圍,工作生活壓力大有直接的關係。現代生活中,人們更多考慮自身的生活境況,對於金錢過度追求,人與人之間的親情、友情變淡。一些人的內心苦悶無處釋放,久而久之導致心理疾病的爆發。影片中的桑德拉還是幸運的,她有愛他的丈夫、支持她的朋友,最後雖然不是大團圓結局,她失去了工作,但是她邁過了心理的陰影,敢於直麵人生,麵對困難。

暴力問題,在該影片中也沒有突出體現,隻有幾個鏡頭。桑德拉的同事對她請求大家放棄獎金得以保留工作的做法表示不滿,因而口出穢語,甚至是動手打人。雖然隻是簡單的幾個鏡頭,也反映出現代人對於不滿的表達有時是很暴力和激進的。

暴力問題在歐洲甚至全世界都是個嚴重的問題。每個國家在一些大型活動舉辦期間都要前提準備好對抗暴力的措施方案。在某些國家,暴力成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式。在法國巴黎,幾乎每年在聖誕節期間,都會發生暴力事件,例如燒車、械鬥等等。這不僅僅是治安問題,某些時候也和心理問題息息相關。大多是年輕人易發生暴力事件,這些人大多生活在社會底層,承受著經濟上的壓力,不被重視,一些訴求很難得到滿足,內心的憤怒無法排解,因而暴力成為了他們釋放自己的唯一途徑。因此,解決暴力問題,除了要有很好地應對方案外,還要配合好心理指導,要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讓這些人能夠自主地選擇平和、有效地方式處理紛爭。

三、結語

《兩天一夜》這部電影上映後,反響強烈,贏得一片好評。除了導演在劇情安排、拍攝手法、場景運用等方麵匠心獨運以外,影片所反映的現實問題,尤其是女主人公桑德拉從內心惶恐、憂鬱、焦慮到能夠積極地麵對失業危機,決心開始新的生活,這一係列的改變在觀眾心理產生極大地共鳴。影片故事內容雖簡單,但是非常具有真實性而且充斥著各種社會問題,是值得大家反思的一部電影。

影片中呈現的失業、種族歧視和心理暴力等問題都是當今在歐洲十分突出的社會問題。歐洲各國對於上述問題都采取了一些對策以減少民眾對生活的不滿情緒,從而對政府施加壓力。這些社會問題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主要還是經濟大環境的問題。歐洲經濟普遍下滑,導致了用人單位裁員以節省開支,因而工作崗位減少,失業率上升。失業人員沒有生活來源,心理問題就會越發凸顯,從而暴力問題也會越來越多。種族問題在歐洲由來已久,對於一些種族歧視者來說,解決這個問題非朝夕之事。而對於生活在歐洲的亞裔非裔也應該提高自身素質和能力,在工作中體現出社會價值,從而贏得更多人的尊重。

參考文獻:

[1]王秀麗.法國概況[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2]包玉香(譯).論失業問題[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4

[3]馬戎(編).西方民族社會學經典讀本——種族與種群關係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4]王曉娜(譯).暴力與文明:喧囂時代的獨特聲音[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