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物質性英語隱性課程與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1 / 2)

物質性英語隱性課程與學生創造性思維培養

文化長廊

作者:姚晶

基金項目:2014年度哈爾濱商業大學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地方商科院校大學英語後續課程體係建設研究”部分研究成果。

摘 要:大學英語教學中,除了正常的授課內容與形式外,還應注重英語隱性課程的建設,其中包含物質性英語隱性課程的深入發掘與培養,這將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也將有益於學生的專業課程的全麵發展。

關鍵詞:隱性課程;創造性思維;大學英語

作者簡介:姚晶(1981-),女,黑龍江省湯原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語用學與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H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5)-20--01

1.大學物質性英語隱性課程現狀

物質性英語隱性課程包括校園建築、教學設施、物質教學資源的配備、宿舍與教室的布局與條件、社會中影響英語教學的設施、家庭中語言習得的物質環境等等。教學活動是在物質環境中進行的,而且必須有一定的物質條件做保障。物質條件的好壞程度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以及是否樹立正確的學習觀、人生觀有著重大的影響,對其思維的形成起到導向的作用。我們對大學與中學的校園進行對比,不難發現,大學校園有其獨有的氣質,體現了大學的性質與教學理念。大學校園占地麵積大,並且建築物比較宏偉,給學生一種大氣、自由的氛圍,暗示著學生們思維創造力馳騁的空間和未來無限廣闊的發展可能性。就像在舞會上人們會禁不住翩翩起舞一樣,學生們置於這樣的物質環境下也就產生了人生的方向感,激發了創造力與想象力。語言的習得更需要環境,這包括人文環境與物質環境。大學的校園環境有利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廣闊的空間環境給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思想的平台。學生、教師可以不再被禁錮在教室的狹小空間去思考交流,自然界的綠草坪將是英語教學、座談的不錯選擇;校園內的溪水旁、噴泉附近、圖書館、教學樓寬闊的走廊內都可以給學生們提供輕鬆、愜意的英語學習的物質環境。很多學校利用良好的物質環境開設了英語社團、舉辦了英語角活動,這是學生們創造性思維產生的沃土。哈爾濱商業大學的主體教學區是由五棟教學樓連接在一起組成的樓群,樓與樓銜接的走廊處看似浪費空間,實質為外語學習提供了必要的場所,學生們在這些地方設置了英語園地,進行英語交流與晨讀聯係,每天早晨都可以聽到教學樓裏朗朗的讀書聲。校園廣播站也實行雙語廣播,每天早上伴隨著優美的英語去上課,語言知識獲取的同時,輕鬆的氛圍使我們的思維不再局限,不再把英語學習當成必須完成的任務,這就開拓了思考的空間。

2.大學物質性英語隱性課程存在的問題

校園物質環境的改善對於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產生有極大的促進,但同時我們也看到很多不利於思維拓展的因素存在。由於受到物質條件的限製,現在很多學校的外語教學還在采取大班、固定座位授課。思維的流暢性、靈活性和獨創性的培養要求外語教學的班級人數要限製在一定範圍內,座位最好能是靈活的圓形排列法或U形排列法。但事實上,某些學校的班級容量可高達200人,而且擴音等輔助設備配備不全,後麵的學生很多情況下采取放棄的態度,自己做題,更談不上思維的培養了。座位的不靈活使身體活動受到局限,思維自然受到局限。創造性思維往往是在一問一答中逐漸培養起來的,途徑之一就是要培養強烈的求知欲,這就需要小班授課,非固定座位。現有模式不允許提問或者隻允許一少部分學生提問,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思維交流都要與同學競爭廝殺,這極大地損害甚至扼殺了學生們的求知欲。教師威嚴地站在講台上,背後是大大的黑板,前麵是厚厚的講桌,物質距離拉開了心理距離,不利於教師對學生的引導與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盡管有的教師已經有意識地組織課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但礙於物質性因素的影響,機會少之又少甚至不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