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元年,八月十五。八月份的紫禁城,宮中開始裳海棠、玉簪花。按照慣例,中秋節這一天,供月餅、瓜果,侯月上焚香後,吃月餅,賞月的宴席到半夜才散去。
昨夜一場急雨衝走了暑熱,畢竟已是立秋時節,人們紛紛收起了專屬於夏季的團扇和涼席。皇後張嫣昨天在欣賞宮中剛剛開放的玉簪花。
玉簪花在傍晚開放,夜間有陣陣清香飄散,到了清晨,花便漸漸枯萎。玉簪未綻時,花1蕾酷似頭簪,顏色潔白如玉,故而得名。古人以為夜間開放的花朵與日光為伴,性情陰柔,不似日光下的花那般陽剛俊朗,故而唐宋以來,玉簪花便多被用於指代女子。冰雪肌膚,亭亭玉立,身懷暗香,這些都是女子與玉簪花的共同之處。
皇後張嫣特地叫宮女看守玉簪花,一旦開放,要立即通知她。張嫣酷愛讀書,她曾經讀到一個有關於玉簪花的故事。傳說,西王母曾經駕臨過漢武帝的宮闕,贈予漢武帝仙桃數枚,比及歸去,西王母登上紫雲車,升空飛騰,向瑤池而去。相傳那騰雲駕霧的紫雲車上,酒醉的仙子一個不慎,將頭上的玉簪掉落人間,簪子落地生根,變成了玉簪花,玉簪花也就自此成了通靈之物。
張嫣是不信這些神仙說法的,她隻是從沒見過玉簪花開放的樣子,心裏有些好奇。昨日一見,淡紫色的玉簪花確實美的夢幻。大內的生活其實是很無聊的,張嫣平日裏就靠讀書賞花來打發時間。
今日上午,皇後張嫣在坤寧宮後邊的宮後苑看海棠花。張嫣小時候讀詩詞,李清照的《如夢令》詞言道:“昨夜雨疏風聚,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是極貼切而美妙的書寫,張嫣卻總覺得海棠那所謂的“綠肥紅瘦”太過孱弱,宛如嬌生慣養的富家千金,禁不得半點風雨,於是多少對於海棠花總帶著些不屑了。張嫣自以為是堅強的女子,對於柔弱的化身是有些瞧不起的。
但小皇後不知海棠花的初綻,比李清照書寫的殘花,不知多少倍的拂人心緒。宮後苑中這些並不十分壯碩的花樹,漸漸消融了張嫣心裏頭對海棠花的刻板印象。見那些花1蕾將開未綻,淺淡的粉1白色裏帶著幾抹嬌1嫩的粉紅,那姿態委實惹人愛憐。偶有搶先的一兩朵,在局促的蓓1蕾之間舒張花瓣,之前的幾縷粉紅色便被推至了花朵背麵,宛如倉促出門的少女,原本應當一絲不苟的彩妝卻隨意塗抹了,反帶了些俏皮。
看了初綻的海棠花,張嫣仿佛看到了自己。她的優勢隻有年輕貌美而已,而這個優勢也絲毫改變不了她的命運。她雖然貴為皇後,但是與皇帝相聚的時間並不多,夫君的長相對於張嫣來說還真是有些模糊。天子剛剛大婚結束,就撇開妻子,偷偷跑出去巡遊天下。在張嫣的心裏,這當真是一位荒唐的萬歲。
皇帝剛剛離京的時候,張嫣還不覺得有什麼異樣。如今皇上已經外出三月,年輕的皇後越想越後怕,害怕皇帝出事,害怕皇帝像明武宗一樣不著四六。當然這些擔心都被深深地藏在心裏,皇後日常生活中還是那樣端莊穩重、從容不迫,看不出一點焦慮。